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专业临床带教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专业临床带教质量

沈虹

(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摘要】临床实习工作是护理专业教育的一项比较重要的转折阶段,只有应用适当的带教方法,做好每一阶段的临床带教工作,不断地向社会输出优秀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提高临床医疗护理水平。而如何做好这一阶段性的临床带教工作,是我国临床带教需要探讨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护理实习生在实习阶段所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特点,结合多年带教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以下几阶段的心理变化时期:首先是紧张以及恐惧阶段、失望消沉阶段,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到情绪稳定阶段,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每位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总结了一些在带教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带教技巧等。

【关键词】心理学知识;护理专业;临床带教;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185-02

护理专业的临床实习过程是一项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共同体,同时也是学校教育模式的一个延续和深化的过程。临床实习工作是每一位护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也是护生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更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各护生成长环境不同、年龄差距不同,各自养成了不同的习惯以及性格,所以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每一个不同的实习阶段改变而变换。所以只有细致分析并且掌握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并对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切实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

1.护生在实习各阶段的不同心理表现

首先护生从校园刚刚进入医院进行实习工作,新接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不同的角色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很多护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适感,实习之前的兴奋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恐惧害怕,特别是一些中专护生,由于其年龄普遍较小,知识水平结构简单,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低下,经常会担心自己不能够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就会产生自卑紧张的心理,随着实习时间的逐渐推移,紧张的心理会渐渐消失,很多护生在接下来的阶段会由于不能够胜任工作而产生失望消沉的心理,当工作圆满完成后会逐渐过渡到情绪稳定阶段,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1紧张恐惧阶段

护生即将告别就读多年的学校向期盼已久的实习单位进发,由于急于将在校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治疗当中,向病人真正的展示自身所学本领,所以多数护生在走进实习单位时保持的都是既紧张又兴奋的状态,但当他们真正面对病人流脓流血的伤口和病人满脸痛苦的表情时,尤其是面对一些脑外科危重病人,例如一些脑死亡、精神意识障碍甚至临终的病人时,护生会产生一系列的恐惧心理,大部分护生处于迷茫的阶段,不知道怎样去向病人展示自身的本领,更无从下手,怕不能适应临床需要,怕病人家属拒绝护生护理,怕带教老师将知识有所保留,更怕带教老师无暇顾及自己,所以总是由于经验不足和紧张的情绪出现差错。针对这些护生所流露出的情绪问题,带教老师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转变角色,有效提升护生心里应对能力,尽快适应实习单位的周边环境以及工作环境,同时很好的完成从实习护生到护士的转变阶段,在实习护生进院后,带教老师会通过岗前教育培训等工作相护生明确实习目的,培养护生的良好职业素养道德,除了提前安排好轮转表之外,还要定期召开带教老师、护士长参加会议,并安排一些专业技术较好、具有一定资历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的工作。

另外,要向实习护生详细介绍医院的现状以及各项基本情况,向护生介绍病区经常使用的急救用品和药物的放置位置,确保护生能够快速熟悉自己的工作地点。护生在刚刚进入实习单位时难免会由于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护生的工作学习,所以一定要明白情绪以及兴趣爱好能够促进护生的工作学习。护生是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学习主体,而带教老师是护生的引导者,所以带教老师一言一行、操作方法、带教工作的态度等都对护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带教老师定期同实习护生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并根据护生的不同情绪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彼此的交流学习过程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带教老师要指导护生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够使病人更加信任护士,提高病人的治疗配合度,保证病人能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面对治疗和护理工作。首先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身的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保证在护理病患时以一个积极向上、言语温和的和谐态度去面对病人。在护生进入病房后,带教老师要向病人介绍实习护生,同时护生也要介绍自己,通过一系列的交流能够使护生对病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同病人沟通的不同技巧。同时要保证护生能够运用一些非语言性的行为同病人进行交流,例如不同的面部表情和不同的声音等,保证护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达到最佳效果。

带教老师要和护生一同进行工作,工作的同时带教老师要进行规范的动作示范,保证护生能够快速了解工作,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带教老师还要细心的观察护生的操作,对于操作错误的地方要及时进行纠正,但要注意回避病人,以免对护生的心理造成压力,使护生的紧张情绪更加严重。为了能够让护生感觉到自我被重视,建立起良好的护患以及师生关系,带教老师必须要通过不同的引导方式启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学习动机,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能够缓解护生的紧张情绪,促进学习效果。

随着实习护生对实习工作的环境有了相对的了解,紧张恐惧的心里就会慢慢消失,前期产生恐惧紧张等心理的主要因素包括了环境因素、带教老师因素等,所以带教老师要多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指导,防止护生出现不良的负面情绪影响学习工作,带教老师要解除护生的胆怯心理,仔细认真的介绍基础环境,为护生详细讲解护理特点,帮助护生克服不良情绪,建立自信心。

1.2失望消沉阶段

护生在接触到一些基础性质的护理工作时,例如在帮助患者进行床单被罩的更换、帮助患者擦洗会阴膀胱等部位时会因为一些盲目的客观因素影响工作,认为基础性的护理工作是低微的工作,甚至会有一些护生瞧不起护理工作,使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失望以及消沉的思想,例如有的护生。刚刚进入医院实习工作时带有满满的热情,但在某一次为病人静脉穿刺时,由于前期沟通不到位,导致首次静脉穿刺失败,当护生尝试再次穿刺时,病人态度冷漠生硬,不肯配合工作,使护生的情绪受到打击,当带教老师发现护生的情绪低落时,主动找护生进行谈心,开导护生,并告诉护生良好的沟通是保证工作顺利的一向比较重要的因素,随后让护生在旁观摩自己为病人进行静脉穿刺,带教老师沉着冷静的态度以及娴熟的穿刺手法和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对护生起到了激励作用,使护生深受启迪,随后护生表示要勤奋学习,力求实际与理论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在护生为异性病人进行护理工作时,带教老师要在旁加以指导,以免护生出现紧张羞怯的情绪,要向护生贯彻救死扶伤、尊重伦理道德的思想,告诫护生摒弃封建思想,克服不良情绪。同时要加强湖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护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带教老师要使护生明确语言沟通是人类主要交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沟通手段,必须要培养护生同病人进行语言沟通的能力,成功的语言交流能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带教老师要注意选择同护生首次进行语言交流的病人,在交流前要让护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寻找适合的环境、舒适的体位以及一些恰当的话题,在交流中获取的一些资料带教老师要帮助护生进行分析,使护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不断上升。防止因交流不彻底以及技术不过关等因素导致护理工作的失败,防止护生出现失望消沉的情绪,一经发现必须要及时处理。

1.3情绪稳定阶段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工作后,实习护生能够基本适应工作环境,能够以稳定的情绪面对护理工作,这时带教老师要引导护生进行下一步的临床实际操作,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护生进行定期的护理技术以及理论的考试,帮助护生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和技术娴熟程度,完成基本实习计划,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护生对护理技术的逐渐熟悉,护生会产生一种自满的情绪,认为护理操作简单,渐渐开始不注重操作规则,甚至有的护生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这种现象极易引发医疗事故,所以在这个时期就要求带教老师时刻监督护生的操作,做到加强督察,做到放手不放眼,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些护生会出现由于实习时间较长,最开始带教老师所讲的基础性知识开始遗忘的现象,但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向带教老师询问,经常会以得过且过的形式蒙混过关,不但错失了增长知识的机会,同时助长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机会。对此现象带教老师要实施恰当的应对措施,做到奖惩有度。带教老师要在护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护生加强人际关系、嗯问社会、护理伦理等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使护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在不断学习中增强护理能力。

2.对策

2.1实习前期

2.1.1稳定护生专业思想由于一些护生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导致护生的专业思想基础薄弱,所以必须要加强护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教老师要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引导护生使用正确的思想去面对护理工作,并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正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同时带教老师要通过同护生交流以及观察护生工作的方式了解护生的心理困扰,帮助护生对自身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带教老师要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崇高的职业道德对护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护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不同心理状态运用不同的心理知识对自身进行调解,使自身的情绪保持愉悦的状态。

2.1.2加强带教老师专业水平由于在实习前期互生的基础护理技术处于陌生的状态,护生不能够熟练规范的操作护理技术,导致在操作的过程中畏手畏脚,甚至会由于情绪的紧张导致操作失误,所以带教老师要积极为护生进行操作示范,指导护生如何进行规范操作,使护生主动同病患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获取病患及其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带教老师要为护生争取一切学习的机会,在带教的过程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时刻督促护生的实习工作,在行动以及精神层次上给予护生支持,保证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解决,不但要妥善落实好护生的实习计划,还要为护生拓展一些科学知识,保证护生能够在突发情况时及时应对,增强护生的自信心。

2.2实习中期

在护生能够熟练的操作护理及术后,带教老师更加需要注意对护生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必须要保证护生的实习操作全程在带教老师的监控范围内,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并时常提醒护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带教老师要时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时刻提醒护生要规范操作,减少差错的产生。当护生遇到疑问或者不懂的地方要立刻向带教老师进行询问,保证准确无误后才可执行操作,避免由于技术或理论含糊出现差错。对于一些过于主动的护生,带教老师要在肯定其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告诫护生保持冷静的心态,加强自身约束管理能力,同时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护生,带教老师要对其进行鼓励,促进护生与病患以及老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学习。

2.3实习后期

在实习后期要对一些思想被麻痹的护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保证护生树立起良好的法治观念,并组织护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使护生深刻认识到任何一处微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产生,不但给自身才来不良的影响更为病人以及医院和病人家属等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只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责任态度才能够为病患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实习后期,带教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以及劳动纪律产生的松懈对护生加强劳动纪律管理工作,严格约束护生的请假销假制度,并时刻同护生的学校以及家长保持联系,了解护生的活动和生活情况,与护生时刻保持联系,并定期对护生的心理状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了解护生的需要和工作状态,并对护生予以适当的鼓励和引导,保证护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护理,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要积极满足护生的一些要求,保证护生能够以积极乐观愉快的心情完成实习工作。实践证明,对护生的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生实习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吕美玲,孙忠玲,董翠玲.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专业临床带教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2008(03):265.

[2]顾彩萍,史妍妍.心理护理在临床带教实习护生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32012(26):251-252.

[3]章晓幸.护生语言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06):453.

[4]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法律法规教育减少护生差错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0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