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强化基层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强化基层孕产妇系统管理的意义

自朝梅

自朝梅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妇幼保健院云南普洱665699)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到我院就诊建卡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的136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62例未建卡的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儿预后。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率、产妇死亡率、早产、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育龄妇女中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工作,能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得到处理,降低剖宫产率,有效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基层医院;孕产妇系统管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214-02

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及网络的普及等,孕产妇的整体保健意识的上升,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在我县,少数民族居多,文化层次较低,部分妇女对于孕产期的保健缺乏足够的认识,保健意识淡薄,加上交通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不愿或者没有条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使得高危孕产妇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及处理,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笔者通过对两组孕产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孕产妇系统管理的重要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住分娩的孕产妇,其中136例(观察组)为早期到我院诊断早孕,并给予早期建卡,定期产检、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26.5岁,初产妇89例,经产妇47例;62例(对照组)为没有进行系统管理的孕产妇,均为出现分娩先兆或者异常情况就诊住院者,年龄18~38岁,平均27.5岁。初产妇44例,经产妇18例,对照组入院时诊断妊高症9例,胎儿宫内窘迫2例,部分性前置胎盘3例,中度贫血8例,高龄初产妇2例,人工流产≥2次11例,骨盆异常8例,胎位异常6例。两组孕产妇在一般情况基本相似,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均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入院。

1.2.2观察组(1)孕早期建卡:确定怀孕后,给予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的孕妇基本情况、年龄、引、流产史、异常孕产史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进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进行高危孕妇筛查;进行孕期保健知识宣教。(2)孕期检查:指导整个孕期一般至少8次产检,根据情况相应增加产检次数。即:3~7个月每月1次,怀孕7~9个月每月2次,怀孕9个月时每周检查1次,孕期检查主要目的是对孕妇进行不同阶段的保健指导、进行高危孕妇及异常胎儿筛查。医生应为孕妇提供营养,休息、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介绍妊娠期间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方法。(3)严格实行孕早期高危孕产妇筛查,对高危孕妇实行专案管理,对中、重度高危因素的孕妇及时上报、收住院、必要时进行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治疗。(4)住院分娩:孕晚期孕妇均会产生分娩恐惧,应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指导认识分娩的先兆,宫缩的特征,解除孕妇恐惧心理。对孕妇及家属讲解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利弊,提倡阴道分娩,严密观察产程,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与县、市级人民医院产科的联系,当孕产妇出现危及状况时请求积极救治,及时转诊,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5)产后随访:产后28天内,定期到产妇家中随访,对产妇进行康复、营养、保健及新生儿喂养和指导,指导产妇身体恢复期间的营养保健,控制各种并发症发生。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情况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及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妇情况比较(例;率)

3.讨论

我县地处云南省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居多,育龄妇女及家庭文化素质、经济状况较差,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对妊娠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使得孕产妇系统管理落实效果不理想,使得高危孕产妇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及处理,严重威胁母婴安全。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存在某种病理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产妇、胎儿、新生儿或导致难产的妊娠[1],我们对两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率、产妇死亡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死亡1例,原因为该孕妇住边远山村,没有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出现异常症状就诊,入院时诊断为重度妊高症,产后发生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孕产妇系统管理以怀孕阶段的具体划分为基础。首先,在怀孕早期应做好孕产妇的建档工作,并传授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的具体事项。其次,孕期检查是确保母婴平安的重要阶段,这是母婴平安健康的重要保障,加强高危因素的筛查工作,对于高危妊娠患者的监测及管理是围生期母婴儿的安全最核心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母亲及胎儿的健康,也成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我们可以通过产科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及治疗,必要时进行转诊,极力救治。再次,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产科医生应该以患者利益为重,为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严格控制剖宫产的适应证,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最后,还要对产妇进行产后随访服务,进行产后保健指导及育儿指导,提倡母乳喂养,以确保母婴的健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完善孕产妇急救网络,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根据《降消项目》的要求,应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改善服务,强调早建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进行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尤其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以降低孕产妇死亡。通过系统的询问病史及产前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不利于妊娠的危险因素,增加保健次数,因而增加孕产妇安全,及时发现异常给予相应的治疗,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母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熊庆,吴康敏.妇科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1.

[2]曾桂群.知信行理论对334名农村妇女健康教育的影响.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285-286.

[3]贾延军,薛玲,庞淑兰.孕妇孕产期保健需求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06):2268-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