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3

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浅析

米克巴农·艾克拉木

——以乌鲁木齐市31中为例

◆米克巴农·艾克拉木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新疆是多民族、多语言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双语教育对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巨大作用。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新疆我们已实施了双语教育,但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并且对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本文是将双语教育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剖析,并找出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使我们的双语教育能快速地发展壮大,提高我们新疆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来使新疆有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新疆双语教育问题对策

新疆是多种语言和多元文化并存的人文生态环境,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同胞。为了将新疆进行跨越式发展,我们要提高各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主要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家对于新疆的教育非常重视并积极扶持。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双语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授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1959年,自治区在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对新入学的民族学生开设了预科教育,即先集中学习一年汉语,第二学年直接用汉语授课。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城市,也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有着重要的文化底蕴。本文是对乌鲁木齐市31中进行调查了总结了乌鲁木齐市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我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一、双语教育的概念

双语教育是由英语“bilingualeducation”翻译而来。双语(或双语现象)又称语言兼用,是指一个民族除了使用自己的母语外,还兼用另一种语言。国外有关双语教育的界定不下几十种,但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和狭义的双语教育两种:广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双语教育指的是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学科内容的教育。广义的新疆双语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中使用民/汉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新疆双语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中使用汉语教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新疆双语教育是以双语现象为基础的,而双语现象则是民汉语言接触影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情况复杂,各地州也在实施双语教育,在进行双语教育时必定会存在一些困难。我们应采取哪种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这既是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践问题。双语教育是关系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强大,也关系到各民族团结,更关系到新疆长治久安。实施双语教育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是进一步加强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广大群众期盼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同时也适应了年轻人就学、就业的竞争要求,是帮助大批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现代主流社会的一项民生政策。《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指出:要加强汉语教学,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要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突出地位,坚持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制定少数民族汉语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努力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三、乌鲁木齐市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双语过程中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找到原因,并且及时纠正。当然双语教育也不例外,双语教育的发展也必将经历曲折的发展过程。只要找到前进的阻碍,并且正确地去解决,那我认为双语教育必将走向成功。在此,通过进行个人访谈和观察等调查方式收集了第一手资料,我将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第三十一中学为例来阐述乌鲁木齐双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施双语教育过程中不具备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与学校应积极配合,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家长与学校配合,才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位于水磨沟区,大部分家长都是毛纺厂倒闭后所遗留下来的职工,没有很高的素质,大部分是初高中文化水平,这就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了一些消极的影响。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次调查。抽取一个班进行调查,这个班为双语班,总共31位学生,全部为维吾尔族,在这些学生当中父母没有离婚(父母健在)并且都有工作的只有一位。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家庭状况不是很理想,家庭教育也不会很好。那么这就从外部环境对双语教育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没有家长的配合,双语教育的进行尤为困难。

2.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

双语政策就是要学生除了母语外,其他的都要用汉语授课,但是有些学生小学还是用母语授课,突然让他们来接受汉语授课,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进而显示出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3.实施双语教育的对象(学生)语言能力有限。

同上述所说,双语教育不是从小学开始实施,没有条理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小学仍然是接受母语授课,这对于现在的双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他们所学的其他课程术语都是用母语接受教育,突然让他们用汉语来学习,这就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这也充分说明他们学习课程的能力受到限制。从前一直使用母语,突然嫁接了汉语,让他们在语言方面有点吃力。这也说明在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并且突然嫁接一种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

4.学生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双语教育的实质,从而使学生对双语教育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情绪。

维吾尔族学生从小接受的是维吾尔族文化,在家都是使用维吾尔语,而在学校大部分都是汉族同学。由于生活习惯、文化、思想的不同,在对待一些问题时的思维和处事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运用古诗词、成语等就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这时学生内心就会产生一些想法:为什么我们就学习汉语的古诗、成语?为什么汉族学生不学习我们的维吾尔语?在上课时,有学生问我:“老师,双语的话,为什么汉族学生不学习维吾尔语呢?还有为什么不让我学习每个民族的语言呢?”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双语教育认识不够全面及认识不到位,从而使学生对双语教育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情绪。

5.教师队伍未能跟上双语教育的节奏。

即教师双语素质未能达标。在新疆,年纪稍微大一点、经验丰富的老师基本是从事母语教学较长时间,运用汉语教学有点吃力,在校老师汉语水平也不能符合双语教师级别。在校老师有时也不能正确地板书所学的内容,主要是不能以专业词语表达所教内容,有时复杂的字都不能正确地板书,就请学生来帮助。这就从侧面体现出我们教师的素质还不能百分百达标。

四、实施双语教育的相应对策

对于上述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及问题,我将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我将采取的措施及其方法也是以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为主体。

1.家长要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双语学习工作。

据三十一中的教导主任阿曼古力老师说,由于水磨沟60%以上均为下岗职工,总体素质偏低,不能正确理解双语教育政策,也不能积极配合。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学习,按时检查作业,多让孩子有学习双语的环境。这主要是指多看汉语节目及其新闻,还有在家多看书,让孩子多接触学习方面的事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尽可能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之类的可以接受知识的地方。还有,最主要的就是用心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多腾出时间来与孩子交流,至少在晚上抽出半小时时间来检查孩子的作业,询问当天所学的知识。

2.对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我认为最重要是出在学校、师资这方面。

我认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没有语言环境语言将无法有质的飞跃。学校不能只重视理论的学习,要让孩子多去实践。这里实践就是让孩子张开嘴多说,还有就是多读、多背。只有学好了汉语,才能为其他的学科做好准备;要是没有汉语的基础,其他学科无法顺利地进行。

3.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要让孩子慢慢地培养学习语言的能力,应该将汉语从一年级作为副科,从三年级开始作为主课。

学习双语的学生主要是维吾尔族,他们从小学的是维吾尔语,如果让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同时学习两种语言,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也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我认为应该让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但不能作为主课,应该从三年级开始作为主课来学习。

4.双语教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双语教育,要从内心接受双语教育。

我认为这个重担要由双语教师承担。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双语教师的思想素质要高,要能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双语教学,把双语教育看作是一个学习的工具,而不是要让我们学习汉族文化、让我们变成汉民族,而是运用汉语来学习更多知识。教师要做好思想工作。

5、加强双语教师的思想道德及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系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加强教师工作薄弱环节,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小结

在新疆实施双语教育是正确的举措,能够提高新疆人口的文化素质,能够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应该找出存在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本文主要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将出现的一些问题例举出来,进行了相应的改正措施。这也为今后的双语教学起到了借鉴作用。

注释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李明浅析新疆双语教师问题.教学理论与方法,2011,第2期。

[3]李儒忠新疆双语教育的界定[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4)。亦见:刘利平吕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相关概念界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12)。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姜宏德双语教育新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5]木哈白提·哈斯木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汉语授课实验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6]W·F·凯M·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