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美育效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语文教学的美育效应

宋福鹏

宋福鹏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

美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培养欣赏和创造能力以及人们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美的感受。语文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它通过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美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激发他们的美感,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具有创造美的能力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及爱国主义精神。

一、通过课文中所描写的壮丽风光、奇山异水,引导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情怀

语文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审美教育内容。诸如生机勃勃的春光,花木繁茂的夏景,果实累累的秋色,白雪皑皑的严冬,都给人以美得感受。经过作家的生花妙笔比自然美更为壮丽动人。例如《荷花淀》开头便呈现给我们一幅十分优美的月夜农家编席图:“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段文字蕴藏着丰富的美。请看,这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在初升而融融的月色下,“清凉的很”、“干净的很”,朴实、清雅、幽静。就在这美境之中,美得主人公——心灵手巧的水生嫂出坊了。她不是风姿飘逸地来到我们面前,而是以劳动妇女所特有的劳作姿态跃入读者的眼帘,你看她“坐”着,手指“缠绞”着“柔滑修长”而“湿润润”的苇眉子,这苇眉子还在她怀里“跳跃”呢!不久就编好了一大片,可见她的技能多么的娴熟,动作多么的灵巧,她的一举一动多么的优美。融融的月夜里,我们虽没有看清她的脸庞,但我们已感受到了这位劳动妇女所散发出的自然美、生活美。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心灵上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熏陶和感染。“美就是生活”,我们不是有一些这样的体验吗?当诵读《天山景物记》、《黄山游记》时,感受到的不就是大自然的美、祖国壮丽山河的可爱吗?当诵读《风景谈》、《花城》时,要赞叹的不正是我们的生活美、社会美吗?

二、通过鲜明的形象(形象美)和优美的情感(情感美)来感染人、影响人,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远大理想的追求

鲜明动人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是因为文章具有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质朴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如我在进行《夜》的教学中,提出老妇人美不美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有学生说老妇人不美。理由是:从面部看,“额上已有好几条皱纹”;从眼神看,“眼睛有点儿怪”、“凄然失神”;从脸色看“脸色惨淡”。我们因势利导,重点抓住一个“怪”字,引导学生把作家对人物外貌描写置于作家对人物整体描写中去考察。一个人呆、痴、疯、傻、怪这些性格特征,在一般情况下,从形式到内容均表现为丑,但在特定条件下,却变成了内在美。老妇人是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特定背景下显露出的“怪”,这反映出了她内心的波动很大,思绪紊乱,以“怪”的眼光审视着黑夜。正是这个“怪”,才导致了后文的更“怪”:“泪膜下的眼球”竟然“交着猛兽似的光芒”。其实,这正是作家刻画人物的高妙之处。叶圣陶先生巧妙地运用了逆笔的手法,刻画了老妇人对反动派法西斯暴行的刻骨仇恨。女儿女婿被反动派杀害了,犹如失去了虎崽的母虎一般的老妇人眼里“交着猛兽似的光芒”这点睛之笔,正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老妇人鲜明的爱憎之情。作家对人物的塑造并未到此结束,小说结尾处写道:老妇人在女儿和女婿为革命献身后,她决心“善视大男”再一次担起母亲的责任,为革命培养接班人,这一举动使得外貌很普通很平常甚至很难看的老妇人变得光彩照人了。培根在《论美》中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老妇人的美德,正是在“朴素”的外貌描写衬托下显得更加华丽的,这时候,我再问学生,老妇人美不美,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美!”这样经过引导,学生切实把握住了从整体上认识人物美的关键。老妇人的内在美,美就美在对反动派的仇恨上;美就美在对女儿女婿事业的理解上;美就美在“善视大男”的举动上。从而唤起了学生对老妇人这一光彩照人形象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向往及远大理想的追求。

“文章不是无情物”。当我们从美育教育的观点再次审视《项链》、《守财奴》、《促织》等作品时,不就更能从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吗?不就更能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蔺相如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感到对于我们今天培养年轻一代革命情操有借鉴意义吗?..可见,只要我们的教学能达到刘勰说的“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那种境界,那么文章所提供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情感美、艺术美就一定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并起到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操和高尚品德及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

三、在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认真地培养学生的口语美、表达美

当代美育心理专家刘兆吉教授认为: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美的口语是最有效的交际工具,也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使之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很快建立友谊,合作共事。周恩来同志是一位世界闻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是品德高尚、心灵美的典范。他能说善辩的口才,为国人所仰慕,使敌人所震惊。如1935年“西安事变”,他在参与谈判过程中,以精辟的分析,耐心的说服,赤诚的爱国心,使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赞叹不已,赞同了我党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逼蒋抗日”的救国计划才得以实现,挽救了中华的危亡。这种令人心悦诚服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是宣传爱国和“为和平、民主、团结而斗争”的语言,这些语言,不是干巴巴的信息交流,而是充满情感因素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寥寥数语,疾驰似湍,极为精炼地写出了人物的神、行、色,顶天立地、呼之欲出的两位大义凛然、浩气长存的民族、爱国英雄跃然纸上,读者得到的是崇高美的照耀!接着他又写道:“多一点困难算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困难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读完这节如火山喷发的抒情语,既明白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客观真理,更强烈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壮烈情怀。这不是一种气魄恢宏的壮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