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能力与企业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浅析核心能力与企业发展

张翔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核心能力理论代表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最先进成果,是战略竞争管理界最炙热的理论之一。本文就目前学者们提出的几个普遍认同的几个特点进行了总结,并通过苹果、华为等知名企业对其进行评价分析。

一、核心能力理论特点

目前学者对核心能力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但都承认核心能力是一个公司在市场上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很特别的能力,核心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价值性。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独特性。这种能力是公司唯一的,不可能轻易被竞争对手轻易就予以占有。

3、无法复制和仿效。核心能力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存在无法还原性和路径依赖性,很难被其他公司复制与仿效。

4、延伸性。核心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主导产品种类衍生出其他类别的新产品或者衍生附加以新服务,为企业创新价值链覆盖新领域,占领上下游产品市场提供竞争优势,并催生和促进企业的核心技能的同步发展,所以有时也称“辐射性”。

二、核心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体现

(一)、核心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

1、核心能力与租金

核心能力能够使企业获得理查德租金,即超额利润。众所周知,全球将迎来5G时代,而5G的竞争者主要有两家:中国华为和美国高通,在中国5G商用技术研发实验第三阶段测试中,华为成为全球主流厂商中,唯一完成并通过所有测试的企业。2018年12月28日我国首个5G新媒体平台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开建,华为也开始与其他国家签约,这意味着此后每一家使用5G产品的公司都要交专利费给华为公司,由此可见,华为即将在国际、国内市场上赢得理查德租金。在此之前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总局2016年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显示,2015年华为公司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公司向华为公司许可专利98件。根据通信领域的原则,两个企业签订专利许可时,专利许可数量多的一方要向数量少的一方收取专利费,因而,按照这一公布的数据苹果公司理所当然应该向华为公司支付专利使用费。

2、维持竞争优势

关于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研究,能力理论关注的是对现有竞争优势的维持。核心能力本身具有的特征能够使企业将现有的竞争优势持续下去。企业也可以采用一些隔离机制来防止核心能力的扩散。正如在租金中列举到的苹果公司的例子一样,包括ios系统在内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帮助苹果公司维持着他的竞争优势,在苹果手机生产代工的情况下,采用了隔离机制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部外泄,在此基础上不断出现的新款手机,新的功能也是收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二)、核心能力的局限性

1、核心能力具有脆弱性

“核心能力”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当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企业有时不得不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使得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遭到腐蚀。这对于企业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也意味着核心能力是脆弱的。尽管核心能力是难以模仿的,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属性,常常受到替代品的威胁。在2018年11月8日第五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物联网分论坛上,华为荣耀总裁赵明发表了《物联网:消费革命的黄金十年》的主题演讲,华为已经基于云、网络、终端、AI和芯片五大核心能力,集结全产业的力量来共同打造IoT完整生态。其中5G和AI是IoT两驾马车,中国5G商用技术研发实验第三阶段测试中,华为在全球主流厂商中,唯一完成并通过所有测试。这就意味着这一技术将处在全球领域的领先你地位,5G的出现直接冲击着4G,华为核心技术的崛起直接冲击着苹果等世界各国的手机物联网公司原本的核心能力。

市场领导者的风险在于一个竞争者可能通过追寻一种替代能力从而使其原有竞争优势的源泉失去作用。在逻辑上,企业具有许多层次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次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等。而且核心能力相对于一般的能力而言具有“压倒性优势”。因此,竞争对手能够通过改变游戏规则并开发新能力,从而取代现有企业的优势地位。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核心能力的不可替代性是不实际的,核心能力也面临替代品的威胁,而消除这一威胁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就之前的苹果公司而言,在全球范围内,毫无疑问是市场的领导者,但近年来,中国华为技术的一系列新进展显然已经对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的相关公司产生了较大的威胁,在华为公司迎接物联网黄金十年的五个领域布局中,芯片领域是下一个要突破的方向,包括5G的芯片和人工智能的芯片,并不能止步于5G即将迎来的竞争优势,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的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2、核心能力的刚性与失调

巴顿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核心刚性问题,他认为如果某种能力具有战略价值,那么这种能力便是核心能力。他采用了基于知识的企业观,将核心能力定义为能够产生独特性并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集合。巴顿在研究中发现,即便是最后取得成功的企业,也常常面对许多问题。企业的核心能力在过去运转得很好,但是可能存在一个核心刚性的问题,即一套并不合适的知识体系,这些深植于企业之中的知识可能会制造麻烦。核心刚性对于那些精心设计用来创新的非传统的能力的项目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能够影响那些与企业现有核心能力相关联的项目。

当然,如果核心能力不能发挥应有的机能,那么它就应当被取代。但是,核心能力的取代和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核心能力对项目的阻碍可视为核心能力失调的表现,但是核心能力通常不能仅仅通过一个项目便深刻地改变。因此,巴顿的研究指出,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核心能力是好还是坏,核心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同样也能成为企业的包袱。

伊丹敬之认为,当企业现有的核心能力运转良好的时候便应着手研究开发新的核心能力。新的核心能力也许与现有核心能力有冲突,而且开发新的核心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面临着现实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痛苦选择。更何况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核心能力的改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在华为五大核心竞争力之一的AI方面,华为早在8年前已开始投入,即使在过去区块链相关技术认为可以颠覆AI之时,华为仍然坚信AI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人工智能的应用,可改良上游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研发效率。对此,华为可提供AI全栈全场景解决方案,与各行业共赢未来。

3、核心能力具有误导性

实际上,对核心能力的过分关注很容易误导企业。我们不否认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企业的内部,外部都存在复杂的相互关联。对核心能力的过分关注,可能会因核心能力的刚性问题使企业对新市场机会的敏感度降低,给竞争优势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有效的克服这些负面影响。就这一误导性而言,有太多知名企业的衰落可以论证这一点,包括柯达以其胶卷为傲,坚信自己的核心技术,全然无视后来出现的数码相机,最终导致柯达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诺基亚以其手机高品质抗摔产生品牌效应,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后来智能手机的出现并未产生敏锐的嗅觉,错失市场良机再做出迟钝的反应之时已经被市场淘汰。

参考文献

[1]郭晓婉.基于专利计量的专利布局研究---以华为公司为实证研究对象.[D].武汉:武汉大学,2017.

[2]张贺飞.华为的AI方法论[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8(11):68-69.

作者简介:张翔(1993-),女,湖北襄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