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的手术时机与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上睑下垂的手术时机与方法研究

钟俊木林芳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眼科福建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相应经验参考。方法从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上睑下垂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及额肌瓣悬吊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仅有2例矫正不足,三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根据患者年龄睑下垂需要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肌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上睑下垂;手术时机;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

通常临床中将上睑过低并遮盖视轴称为上睑下垂,是常见的眼科疾病类型。上睑下垂除了会影响患者视力外还会导致患者眉毛上抬或额头皱纹变深而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根据临床调查统计,上睑下垂可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引起,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包括单纯性上睑下垂、伴睑裂综合征以及协同性综合征三种,后天性上睑下垂可根据上睑下垂引起原因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外伤性、假性、睑皮松弛几类。。截止到目前为止,临床中仍以手术治疗为上睑下垂主要治疗手段,以此为背景展开本组研究,诣在探讨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的时机与方法选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上睑下垂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共计90眼,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介于2-58岁,平均年龄18.4±10.1岁,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研究内容并在知情通知书上签字;参与本组研究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皱额抬眉症状或仰首视物障碍,符合上睑下垂诊断标准。

2)排除眼球运动障碍导致前述症状者。

3)排除语言障碍、认知障碍、智力障碍患者。

4)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在知情通知书上签字。

1.3治疗方法

1)患者入院就诊后安排患者进行眼部检查,详细检查患者眼部情况并评价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并制定手术方案。

2)6岁以上且上睑提肌肌力大于4mm患者行上睑肌缩短术治疗。局部浸润麻醉后,于眼轮匝肌附近做切口,沿切口进行分离直至睑板,充分分离眼轮匝肌并将上睑提肌暴露。术者向结膜向做内外切口,以睑板上缘为边界切断多余上睑提肌,于上睑提肌断端使用缝合线进行牵引,向上牵引一定距离后缝合,按照重脸术缝合原则进行缝合,诣在强化上睑提肌功能性,外观上形成双眼皮即可。确保缝合后患者眼睑可闭合,术毕。需注意缝合时所用缝应用使用胶布固定在前额,同时注意做好角膜和结膜保护,避免手术操作造成损伤。缝合后加压包扎48小时,一周后拆线。

3)若患者为2-6岁且上睑提肌肌力小于4mm,则行额肌瓣悬吊术。局部浸润麻醉后,在合适区域做切口,分离皮肤后沿切口进行眼轮匝肌分离,使眼睑板暴露在视野范围内,沿切口方向分离眼皮肤和眼轮匝肌后将分离出来的眼轮匝肌、眉肌、额肌夹住,向外横行切断1.5cm,向上牵引一定距离后缝合,按照重脸术缝合原则进行缝合,术后加压包扎48小时,一周后拆线。

1.4疗效标准

以拆线后恢复情况为手术最终效果,将最终效果与理想效果进行对比,以此评价手术效果。主要评价患者术前术后上眼睑弧度以及双重睑形成是否良好,观察双眼是否对称美观,以需二次手术为手术效果欠佳。

1.5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经X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仅2例患者需执行二次手术,于三个月后施行。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上睑缘弧度和双重睑形成良好,双眼对称,整体治疗效果良好。

3讨论

上睑下垂是常见的眼部畸形经,由于上睑遮挡视轴,患者视力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也会对患者眼部卫生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上睑下垂还会对患者的容貌产生影响,使患者面部不对称、额皱变深等,使患者承受相应的心理压力。对于此类患者,推荐在患病早期即进行手术治疗,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

对于不同年龄段应选择不同的时间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先天性上睑下垂最好在2岁到5岁左右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下垂严重的可以在一岁左右进行手术,根据患者的症状类型进行对应的治疗,选择恰当的时间以及方式进行治疗[4]。对于后天性上睑下垂需要先对其进行治疗,确定导致该问题的病因,并在病情稳定治疗6个月到12个月以上可进行对应的手术治疗。

本文结合80例上睑下垂患者的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对于6岁以上且提上睑肌肌力大于4mm的患者可以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进行治疗,而对于2岁到6岁提上睑肌肌力小于4mm的上睑下垂患者则应选择额肌瓣悬吊术。仅2例患者需执行二次手术,于三个月后施行。根据为期6-12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可确定患者上睑缘弧度和双重睑形成良好,双眼对称,整体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年龄睑下垂需要结合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肌力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冀晨阳,李瑞庭,刘庭华.上睑提肌腱膜折叠矫正上睑下垂术后的中面部美学比例改变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20):3448-3451

[2]李玲,孙立新,夏晓波.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8):1169-1171

[3]王青,马蕾.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治疗老年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旬刊.2016(2)

[4]保晓美,刘晓刚.上睑提肌缩短术矫治先天性轻度上睑下垂患者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