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体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体会分析

林盛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总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带教经验,以期为临床带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放射科34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入选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7例,对照组仅根据带教老师操作进行观摩学习,研究组老师对其进行讲解、演示,并使每位实习生自己动手操作,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100.00%(34/34),对照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76.47%(2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带教可有效提高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临床带教;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355-02

医学影像技术已从传统的X线发展为CT、MRI、CR、DR、DSA等多学科、多专业、多种门类的近代医学影像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进行培养及带教,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及专业技能才能满足临床所需[1]。临床带教是实习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本研究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放射科34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总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带教经验,以期为CT临床带教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放射科34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人,女19人,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3.26±1.23)岁;带教小组分别由2名副主任技师及4名主管技师组成,每名技师负责部分实习生的CT临床带教指导。将入选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7例,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带教方法

带教老师每日工作前向实习生讲解CT平扫的理论知识,使其了解教学大纲,对照组仅根据带教老师操作进行观摩学习,但老师不对实习生进行讲解或演示,也未使其亲自动手操作,研究组老师对其进行讲解、演示,并使每位实习生自己动手操作,实习半年后,检查所有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每名实习生分配4名病例进行平扫,比较两组病例平扫的准确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采用均数±标准差(x-±s)、率(%)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100.00%(34/34),对照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76.47%(2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带教中必须使实习生意识到自己的位置,扎实的掌握影像学专业知识,因此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细节分析,剖析其科学机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习生的分析能力,真正掌握影像技术学的精髓[2]。另外老师在解答问题时,阐明问题的主线,引导实习生进行独立思考,在某些转折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鼓励实习生勤动手,熟练掌握仪器的相关结构、性能,亲自动手体会各脏器扫查切面,严格监督,充分放手[4]。同时常向实习生讲授国内外影像学专业的新技术,扩展其视野,增添实习生对专业的兴趣,为以后独立工作打好基础。分析超声、CT、MRI、放射、核医学等不同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及特点,提高实习生的综合分析能力[5]。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100.00%(34/34),对照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76.47%(2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带教可有效提高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金兴,王土兴,杨其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的体会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7:71-72.

[2]周亦农,刘大明.带教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的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06:1571.

[3]王刚,林黎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8,11:352-353.

[4]白山·军斯汗,王云玲,叶尔努尔,赵旭辉,高颖.浅谈加强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实习教学与管理[J].吉林医学,2014,36:8223-8224.

[5]刘宏伟,魏童,陆培农.探讨PACS在医学影像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兵团医学,2012,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