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浅谈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柏海玲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摘要:在落实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许多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保障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顺利的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真正的为社会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之中,社会各界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高职院校老师必须要注重不同细节要素的分析及解读,了解积极心理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断的革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策略,以此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取向;高职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作为素质教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老师需要关注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有效可行,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条件不断的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另外,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知识,积极心理学在实践用的过程中备受老师的好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体现新时代背景之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新内容和新标准,高职院校老师需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内容以及价值,着眼于目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现实条件,将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联系,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二、将高职学生的积极特点充分挖掘出来

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需要注重师生角色的有效互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主人翁意识,保证学生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之下释放个人的个性,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不断的挖掘学生的积极特点。其中积极心理学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老师可以以以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和发展,真正的实现学有所获,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和认同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差,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此老师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积极的将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融入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真正的意识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学生潜在的优良品质,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人生价值,让学生能够树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主动的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三、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老师也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引导,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其中学生的定期训练以及自主实践尤为关键,老师需要采取实践教学策略以及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心理情绪体验能力,让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之中顺利完成个人的社会实践。另外学生的幸福指数以及心理健康程度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老师需要注重不同情境教学的有效融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站在积极的角度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从而真正的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当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时老师则需要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站在全面的角度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身上的积极力量,从而获得更多良性的情感体验,实现个人心理健康发展。

四、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深入分析和解读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关注比较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学生目前的学习心理状态以及学习基础为着眼点,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和精髓,利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个人在心理健康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一部分老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之中只关注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为了避免这一不足,老师需要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小组教学以及提问式教学相联系,在肯定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上不断的调整和取得教育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来更好的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

五、构建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反省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老师的恰当引导非常关键,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完成个人的人生规划工作,保证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目标,结合个人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主动的调整个人的学习和行为方向。如果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那么就会对个人的价值产生一定的疑惑,同时实质的幸福感也会持续降低。对此,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应用,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实践动手能力为依据,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向,提高个人的职业规划能力,老师需要注重师生角色的有效互换,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要求以及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坚持正确的学习和行为方向,不断调动身上的积极因素,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对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不足之处有一个客观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术有所区别,老师应该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学有所获。

六、结语

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分析以及研究尤为关键,老师需要注重对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实践以及应用,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真正的揭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内涵,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之中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晶.浅谈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6(34):185-185.

[2]杨新惠.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J].大学教育,2013(10):25-26.

[3]杨云,陶嵘.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学生团体辅导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