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水电开发与水土保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小水电开发与水土保持

董艳景

平顶山市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河南省467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开发小水电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小水电装机总量和年发电量不断增长。小水电开发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了边远贫困地区居民的用电困难,对当地防洪抗旱、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小水电开发在当前也存在一些阻碍其健康发展的困难。分析小水电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促进小水电开发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小水电开发;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减少,我国的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开发高潮,小水电在建设过程中对地面扰动和破坏,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在所难免。防治水土流失将会成为未来制约我国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题。文章结合我国小水电开发建设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防治小水电开发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必要性及其采取的措施,将会为我国小水电开发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指导意见,为我国小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1我国小水电站的现状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力开发小水电资源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电力供给矛盾的现状,同时开发小水电还将提高我国广大的偏远地区人口的生活水平,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但是我国已开发的小水电站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水电资源开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我国小水电站在开发、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小水电站地处偏远山区,生态环境薄弱

我国的小水电站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地质条件差,同时由于这些偏远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修建水电站过程中对人为作用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大,环境破坏后就很难恢复,所以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1.2小水电站投入资金有限,水土治理资金严重缺乏

由于我国小水电建设资金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的政策,偏远地区政府资金有限,在开发小水电站时融资困难,所以小水电站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开发过程中破坏的植被由于资金匮乏而难以得到恢复。

2水电无序过度开发,引起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2.1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一个大的流域由多条干流和无数的各级支流共同构成,目前,我国在大江大河的干流上修建了许多大型的水利枢纽,河流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水生生物只能生活在一些支流之中。随着支流小水电的进一步开发,使水生生物已被破碎化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压缩,鱼类“三场”。被淹没或破坏,很多鱼类特别是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无法完成生活史,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从而对本已脆弱的河流生态系统再次造成严重破坏。

2.2不合理运行恶化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大多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在其设计和运行中,较少考虑下泄景观生态流量,造成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出现局部河段枯水期断流的现象,形成干涸河道串联若干湖泊的景观,彻底破坏了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并影响了河谷区河床两岸植被生长,破坏了河道与河谷自然景观的和谐。同时,大量小水电站的运行,拦蓄了上游支流的大部分来水,致使干流水量减少,打破了河流水资源的自然平衡,进一步恶化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2.3加剧水土流失,引发地质灾害

随着我国小水电工程建设步入“大跃进”的进程,为加快施工进度,违规施工、野蛮施工的现象比比皆是。超出施工红线范围不规范施工,乱开滥挖,破坏了地表植被及原有地表的稳定结构,加剧了土壤侵蚀范围与程度,甚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随意往河道或沟谷倾倒弃渣,阻塞河道,增加水土流失,甚至形成一个个人工堰塞湖,在暴雨或洪水的冲刷下,存在着溃坝等风险,严重威胁着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不规范的小水电开发,极少对施工场地采取恢复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使得施工区满目疮痍,植被覆盖度显著降低,破坏了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了区域生态景观,进而威胁到区域的生态安全。

2.4影响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由于大多中小河流缺乏流域综合规划,投资者通常仅仅从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河流水能资源的角度去考虑,致使水资源的功效被水能几乎完全利用,丧失了其他诸如饮用、灌溉、工业、航运、养殖、景观、生态等功效,使河流水资源失去了综合利用的价值。同时,通常小水电水库的调蓄性能差,其单一的发电功能有时与防洪抗旱目标相违背。

3小水电开发中水土保持策略

3.1依托科技创新,提升小水电科技含量

(1)科技创新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提升产品与服务水平的必经之路,小水电开发建设也是如此。依托科技创新,突出科技在小水电开发中的引领作用。

(2)要重视小水电安全生产并制定有关规范,围绕河道生态基流制定技术标准体系,以增效扩容改造为中心建立技术规程。

(3)深入分析小水电运行效率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的技术路径,并积极探索研究小水电燃料工程关键支持技术。

(4)及时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降低小水电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加强对已建的小水电的治理整顿

加强对已建的小水电站的设备和水工建筑物的检查,对危及防洪和安全生产的小水电站,应要求进行除险加固、对设备进行维修,消除事故隐患,必要时对小水电站进行停产处理,取消它的水能资源使用权;同时对已建多年将近报废的电站可以重新规划,重新开发建设。

3.3治理水土流失现象的措施

3.3.1采取工程技术措施与植被恢复措施

小水电站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与植被恢复措施相结合,坚持预防、治理和维护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3.3.2取土场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小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就地材料,从而节约投资。如果只考虑施工便利和节约成本,取土应该沿着施工场地,但是该方法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所以应该集中取土,减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坡壁,搞好排水措施并恢复生态植被。

3.3.3弃土场地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峡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弃土,在自然状态下堆积结构松散,在雨水的泡浸和冲刷下,容易流失造成滑坡失稳的现象,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及时整平、压实弃土堆,做好排水措施,并及时恢复植被,防治水土的流失。

3.3.4恢复植被,种植防护林带

由于小水电站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的植被造成破坏,所以应该及时恢复破坏的植被,在工程影响范围地区、容易形成水土流失地区增加树木数量,重点进行坝前防浪林带和坝后防护林带的建设。

3.4统筹水能资源管理

(1)应尽快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管水职能,避免和杜绝部门之间在水能管理上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大力减少水资源管理职能的利益主体,依据职能的不同建立科学高效的水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切实提高水能资源管理效率和质量。

(2)建立规划、开发和管理三位一体的水能资源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的内容丰富而繁杂,其中水能资源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水资源管理必须对水能资源管理予以充分的重视。

(3)优化水能资源管理,必须明确国家层面水能资源管理的职责所在,针对目前的情况,尽快形成国家统一管理、区域分级负责的水能资源管理体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小水电的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情况,相关人员必须深化水电体制改革,解决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关键问题,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此更好的实现小水电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华略.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探讨[J].人民珠江,2001,04:27~28.

[2]余志琴.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增刊):97~98.

[3]康代林.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1:42.

[4]曾啸.刍议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料场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J].水利水电建设,2009,223:171~172.

[5]孙建轩,张明.对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SWCC,2000,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