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燃煤注汽站电气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浅析燃煤注汽站电气设计

王延磊

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市834000

摘要随着天然气价格的上升,稠油开发所必须的注汽站面临燃料结构调整,目前已建设起一批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燃煤注汽站,本文从电气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燃煤注汽站的供电系统配置,结合设计实例以及施工经验,浅析了燃煤注汽站供配电系统中需要注意的设计难点,提出了类似工程的设计优化思路。

关键词燃煤注汽站;电气设计;供配电系统;

前言

随着民用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加,工业用天然气价格急剧上升,为稠油油田开采所必须的锅炉注汽站,正面临燃料结构的调整,采用成本较低的煤炭资源逐步替代成本较高的天然气资源,因此稠油油田开发逐步开始建设一批大型燃煤注汽站,下面以某2×130t/h燃煤注汽站工程实例出发,浅析燃煤注汽站的电气系统设计。

设计依据及设计参数

设计依据

以某燃煤注汽站建设规模2×130t/h为例,该燃煤注汽站主要由上煤系统、锅炉系统、除渣系统、脱硫脱硝系统、电气系统、仪表及监控系统等构成。

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油田燃煤注汽站的相关设计规范,由该燃煤注汽站蒸汽量产量折合的发电量约为一座2×25MW的燃煤电厂(发电率20%),满足《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中要求的单机容量小于125MW的要求,因此热工专业参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对燃煤注汽站热工部分进行设计,同时电气设计参考该规范相关内容进行。

设计参数

稠油热采工艺对持续性供汽要求很高,一旦高温供汽供应中断,将造成地层中的原油凝固,抽油机停机,严重影响油田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燃煤注汽站负荷等级确定为二级,站控系统DCS及数据采集存储系统负荷等级为一级,采用市电及UPS供电,消防系统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

燃煤注汽站供电电压等级为为10/0.38/0.22kV,全站总计算有功负荷约5.5MW,其中10kV负荷约3.5MW,主要为锅炉给水泵、锅炉一次风机、锅炉引风机等;0.4kV负荷约2MW,主要为低压电机、电动阀、电伴热、站场照明及其他负荷。

供配电系统概述

供电电源

全站采用双电源供电(2×(2×3×LGJ-95/20)),两路10kV电源引自就近35/10kV油田变电站,架空线路采用两路同杆双回线路架设。

配电室布置

根据负荷分布及站场布置情况,在10kV负荷较为集中的锅炉主厂房附近设置变配电室1座,作为整个站区的配电中心,另在0.4kV负荷分布较为集中的综合操作间、空压机房等设置分配电室。

变压器选择及接线方式

根据低压计算负荷,选择注汽站主变容量为3×1600kVA,运行方式2用1备。10kV、0.4kV采用单母分段方式接线。

设计中需着重注意的事项

10kV变频系统配置

本例燃煤注汽站设置1400kW锅炉给水泵2用1备、400kW锅炉一次风机2用、630kW锅炉引风机2用,共7台10kV电机对应2套锅炉系统,大型电机直接启动,因电机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7~10倍,对电网冲击较大,严重情况时可能引起上级变电所供电波动,因此10kV电机一般采用变频或软起启动方式。

根据工况不同,燃煤注汽站的锅炉给水泵、锅炉一次风机、锅炉引风机等10kV电机其运行还与油田生产工况相关,如注汽管网压力、温度、锅炉燃烧情况、蒸汽用量等实际生产情况影响,因此一般采用变频控制方式。

1400kW锅炉给水泵2用1备,按一般配置可采用“变频一拖一”+“变频一拖二”配电形式,但从现场实际运行经验考虑,“变频一拖二”配电形式下,由于是10kV电机,工作泵和备用泵的切换,必须人工介入,效率很低,而且发生过在某配置“变频一拖二”配电形式的燃煤注汽站,变频器故障,造成2台工况良好的10kV电机无法启动(电网不允许直起),燃煤锅炉停产,油田大面积停产,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因此本工程所有10kV电机均采用“变频一拖一”配电形式。

站区平面

站场平面布置,应综合考虑外电入户方向,负荷分布情况,以及各专业间的管网交叉情况,合理确定变配电室、各分配电室位置以及站区电缆沟走向。

根据各单体用电情况,合理选择电缆沟及电缆桥架。因注汽锅炉站内水处理管线、给排水管线、以及蒸汽线管网复杂,加上电力电缆沟及仪表电缆沟布置,现场建设场地有限,造成现场重复开挖工作量大,管线电缆沟交叉并行严重,不便于后期的运行维护,建议站场内采用电缆桥架为主,电缆沟为辅的电缆敷设方式。

特别是电袋除尘器配电系统,该配电系统根据技术协议,一般由厂家成套供应,现场仅需提供厂家自带电袋除尘器电控柜电源,由厂家自带电柜到个用电负荷之间的电缆均由厂家成套配带,两套电袋除尘器共需电缆约120根,电缆众多,在站区电缆沟内敷设将占据局部大部分电缆沟空间,对电缆沟内的其他电缆敷设造成影响,不利于后期检修维护。此外考虑到电袋除尘器本身为钢结构建筑形式,厂家内部配电采用电缆桥架形式,因此建议站场内电袋除尘系统电缆采用电缆桥架方式敷设。

锅炉间

锅炉间是燃煤注汽站电气设计的重点及难点,主要体现在锅炉间内用电设备多,分布较广,不集中。因此造成锅炉间内供电配线复杂,但在工程设计阶段,应充分利用相关建筑的结构特点,合理布线配缆。

锅炉间为钢结构形式,与配电仪控楼毗邻建设,配电仪控楼内设与锅炉间8m层联通的电缆夹层,站内10kV电机主要分布在锅炉间0m层,因此0m层建议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8m及以上层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方式,电缆从电缆夹层敷设至锅炉间后,利用钢构造柱,采用树干配电形式,沿钢构架垂直敷设至用电设备所在平台,然后使用分支敷设至各用电点。

锅炉间的动力及照明配电回路,电气设计人员应和结构及工艺专业紧密结合,明确各用电点位置,以及工艺管线分布,找到合理的线缆敷设空间,同时应避免高温对线缆的影响,特别是锅炉间0m层存在除渣系统,炉渣为高温,因此0m层电缆建议选择耐高温电缆。

锅炉间内正常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粉尘,因此锅炉间选择IP65等级,防尘、防水、防腐电气设备。

锅炉间内各检修平台应设置数量足够的检修配电箱,配电箱建议采用配电室直配形式。

上煤系统

上煤系统主要包括卸煤间、输煤斜廊、一二级转运间等,因锅炉燃料为经过加工的小煤块,因此上煤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粉尘,在通风不畅的运行工况下,粉尘聚集一定程度,会有粉尘爆炸危险,因此应特别注意上煤系统的电气设备选择,本例中选择的配电箱、灯具等都是IP65等级,防尘、防水、防腐电气设备,线缆采用穿钢管明装的敷设形式。

障碍照明

燃煤注汽站高耸烟囱上设置的障碍照明很容易遗漏或设计不规范。

本例中烟囱高度为80m,烟囱顶部直径约3m,底部直径约7m。根据《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14中5.4.3之规定,本例中烟囱应设置两层障碍指示灯,第一层距烟囱顶部1.5~3m范围内,该层障碍指示灯为3盏;第二层距第一层障碍指示灯不大于52m,该层障碍指示灯为4盏。

柴油发电机

本例中设置100kW柴油发电机一套,主要为事故情况下紧急放空阀、紧急切断阀和紧急外排系统等供电。但该柴油发电机为冷备用状态,启动时间约30秒至1分钟,关键是该启动时需人工介入,对现场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现场实际实施难度大。

根据本例的电源配置,一般燃煤注汽站电源由上级35kV或110kV变电站直配,采用双回路架空线路供电,两回架空线路1用1备,10kV进线开关柜设进线备投功能,供电可靠性较高。若出现变电站停电,则附近油田生产将停产,燃煤锅炉保证紧急切断机放空即可。因此可以考虑增大站控UPS系统容量,取消柴油发电机设置,从而优化设计,减少工程投资。

结语

燃煤注汽站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为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顺利,就需要各专业相互配合,在图纸设计阶段就相互紧密配合,在优化本专业设计的同时,减少各专业间的错漏碰缺,从而减少施工现场重复工作量,最大程度的减少项目投资浪费,完成一个令业主及建设单位较为满意的电气设计。

参考文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2]《20kV及以下变电站设计规范》GB50053-2013

[3]《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