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志光

新化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娄底417600

【摘要】目的:研究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实施手术治疗的脑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试验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治疗后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中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脑肿瘤;治疗效果

脑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其包含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和脑膜等的肿瘤。临床上一般将脑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脑肿瘤主要起源于颅内组织,继发性脑肿瘤则是由身体远隔部位转移或有邻近部位延伸至颅内的肿瘤[1]。脑肿瘤的病因主要包含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的影响,宿主因素主要是指患者的患病史、家族史和个人史等。本研究对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脑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8岁,平均(56.87±7.25)岁。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8岁,平均(56.92±7.1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颅手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先给予其全身麻醉处理,然后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选择相应的位置开切口,进入颅腔后对患者的肿瘤及其邻近的病变组织进行清除,实施手术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保护患者肿瘤部位周围的正常神经组织,并在切除病灶后将其送检。

试验组采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先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对患者的脑部进行全面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对患者的手术方案进行制定,并确定具体的手术流程,然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安装导向系统与定向仪,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后开切口,在显微镜下降患者的硬膜剪开,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切除颅内病灶,切除后完成止血处理,缝合切口后完成后完成手术。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用ADL量表完成,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量表完成,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存活率

试验组患者中36例存活,存活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中2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70.00%,试验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2.2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根据表1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手术前的两项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数据对比P>0.05,手术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手术后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

3.讨论

脑肿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肿瘤,其就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发病后很容易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导致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根据临床研究,脑肿瘤患者发病后因肿瘤体积不断增加,会导致其颅内压上升,脑组织因此而受到压迫,导致中枢神经受到影响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根据临床实践,脑肿瘤患者发病早期病情相对较轻,发病后及时治疗通常能有效提升其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上对脑肿瘤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方式完成,其中通过手术对患者肿瘤进行切除,以此改善颅内局部情况,从而让其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开颅手术是脑肿瘤治疗的传统手术方式,其通过在患者脑部直接开切口后进入颅腔并切除患者的病变组织,以此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3]。但开颅手术的缺陷较多,其中尤其是进入颅腔后肿瘤的定位较为困难,并且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4]。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是脑肿瘤治疗的微创手术方式,其主要是借助仪器对患者的肿瘤进行观察,然后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完成对肿瘤及其周围病变组织的切除,这样能有效提升手术的准确度,并且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因此能让患者术后恢复得到更好保障[5]。

本研究对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综上所述,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邹亮.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44-45.

[2]马敏.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1):4070-4071.

[3]钟志鹏,汪娟娟.脑肿瘤患者应用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164-6165.

[4]乔建华.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3):56-58.

[5]成友军,郭旭东,王金伟.脑肿瘤立体定向靶向微创手术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0):7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