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需求侧发展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电力需求侧发展的作用

张飞梁超左俊陈慧玲白伟本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新湖供电公司新疆玛纳斯县83220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用电结构从重工业进入发展新常态,国民生产与生活用电量呈高速增长势头,能源的匮乏使得电力供应所面临形势较为严峻。而电力需求侧作为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重要举措,其全面的电网管理与先进的电网技术,用电方式逐渐转变,终端用电效率不断提升,且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对促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针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现代电网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一系列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电网发展;作用

1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涵义及其发展现状

1.1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涵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市场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应运而生。从广义上来说,电力需求侧(demandsidemanagement,简称DSM)其实质是对当前电力体系的一种改革措施,通常,以国家政府部门所颁布与制定的政策法规为基础,与整个电力供应中各个系统如发电公司、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公司、社会中介组织、产品供应商以及电力用户个人等等,相互协同,相互支持,在满足用电用户电能需求的同时,降低用电消耗率与损失率,充分满足不同系统的电力需求,进而实现减少资源浪费、维护生态环境、保全各方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1.2当前阶段我国电力需求侧的发展与现状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在国内电力市场的应用与发展,可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同期引进的还有综合资源规划(IRP),与西方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起步相对较晚,且仍处于不断摸索与优化完善的阶段。电力需求侧能够赋予电力能效市场节能节电的含义,使得电力市场的社会效益以及群体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打破以往电力市场萧条的市场环境与经济条件,为节能节电注入新鲜的血液以及活力,并且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其未来发展铺平道路。通过对相关国家电力中相关资料的查询与翻阅得知,国家电力自2008年成立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以来,先后颁布一系列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以及指导意见,以政策为前提电力公司与电力用户付出大量努力,截止2016年底,我国在电力使用效率等方面初见成效。

2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及其作用

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在新常态之下我国能源供求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态势。据国内能源消费统计,2015年我国对自然能源的消耗总量达到37.86亿,与2010年的消费总量相比增长了34.4%,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无形中推动了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全年社会用电量从2010年的24962亿/KWH逐渐增长至2015年的41936亿/KWH,年平均增长13.6%,从数据变化来看,国家电力需求逐年扩大,且能源结构体系中煤炭资源的拥有量已不足以满足现阶段的供应需求,面临严峻的能源需求变化,引进电力需求侧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资源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国际上推行的一种先进的资源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通过运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用电用户改变传统用电方式,降低我国电力系统电力供应的压力,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电力负荷管理。当电力供应达到巅峰时段,供应严重不足时,能够对用电用户的用电方式进行引导,使其尽量避开用电高峰期对大功率电器设备的应用,降低此阶段电力的实际需求;若电力供应充足时,引导用户转移用电高峰,弥补电力低谷,提高发电机组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电力能效管理。为了能够降低在电力等方面的成本投入,通过提高用户电力使用效率得以实现。根据相关部门专家预测,若我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够节省5%的电力,且能够降低5%的高峰负荷,截止到2020年可以减少电力装机大约1亿KW左右,实际装机容量相当五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

3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缺乏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全面性认识

通常,电力负荷调荷的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节约能源,提高能效、能源代替以及新能源的运用等三大因素,是国际上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上述三个方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以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用户改变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当前,我国电力形势日益紧张,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引用成为目前各大电力企业最为迫切需求,而部分电力部门由于缺乏对电力需求侧的全面性认识,往往认为其管理作用仅适用于一些短期缺电问题的解决上,对其缺乏长期性以及可持续性的考虑,并未将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作为电力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进而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了解与掌握电力需求侧的重要性。

3.2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现阶段,与国外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较高的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所制定以及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相对较少且缺乏大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不可操作性,与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系统性与针对性背道而驰。美国于1992年首次制定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案,使其成为一种强制执行的工作,由此可见,若要使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必须加快建立一整套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其效果的发挥保驾护航。

4我国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相关举措

4.1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的作用对象往往具体到管理目标,以及生产工艺和生活习惯的特点,通过对节电技术以及节电设备的应用,进一步引导用电用户改变传统用电方式,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为了能够全面实现移峰填谷的最终目的,可大力推广相关蓄能技术,例如,加强对蓄冷或者蓄热等负荷转移技术的应用。此外,通过对高效节电技术以及节电设备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4.2经济手段

常见的经济手段措施,主要是通过对电价的涨停、直接经济激励或者电力需求侧之间的相互竞价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转变用电用户的用电方式以及用电用户的消费行为。从用电用户角度来讲,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增加在电力生产及电力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以及设备更新改造所引起的成本增加等。但是,从电网公司角度来看,其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决策者与主要执行者,在执行时不同电价而减少售电收益的现象再所难免。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经济手段满足各方利益需求,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的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节约能源提高用电效率。

4.3引导手段

引导手段是在电力市场发展中较为有效且不可或缺的一种引导用户消费的市场手段,主要通过加强对节能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加信息发布渠道,免费进行能源的审计、技术推广以及政府正确示范等方式,促进社会大众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全面认识,了解其在我国电网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引导用电用户主动有意识的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用电方式以及采用更为先进的用电技术等,提高全民节约用电意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优化当前能源结构。

4.4行政手段

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是确保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之下,电力需求侧管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良性发展。通过对各个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应用的分析与总结,我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加快健全完善电力公司以及电力用户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进而保障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真正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林景,阮箴.论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要点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1,15(21):263-264.

[2]肖华,王申丽,张启灵.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在需求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电子世界,2013,08(19):246-247.

[3]徐向军.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在需求侧管理中的应用[J].自动化应用,2011,01(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