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病人护理分析报告

/ 2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病人护理分析报告

刘亚男

刘亚男(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江苏徐州22100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328-01

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被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误诊率高,我院2007.02-2010.10年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本组6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均为住院病例,男2例,女4例;年龄46-82岁,平均61岁;病程10-21年,平均12.6年。6例患者均为服用苯乙双胍所致,服用剂量为25~75mg/次,2~3次/d,用药时间6~18年。入院时6例均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3例腹痛;1例胸痛;2例昏迷;3例休克。实验室检查:血糖3.3~9.6mmol/L,平均5.7mmol/L;pH6.55~6.90,平均6.6;肝功异常2例;肾功不全2例。3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合并冠心病。

1.2治疗方法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改善循环衰竭,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应用小剂量的胰岛素,酌情补充钾盐,治疗合并症。

1.3结果6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与护理,5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死亡率16.7%。

2护理

2.1抗休克的护理

2.1.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皮肤温度、颜色、尿量、意识状况,评估组织灌注量。

2.1.2及时补充血容量并给予药物治疗,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采用静脉留置针补液,防止外漏并观察疗效。

2.1.3予吸氧3~4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2.1.4给予绝对卧床休息,休克体位,床头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脑缺血,注意保暖。

2.1.5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1.6急救配合,立即停用双胍类降糖药。

2.2纠正酸中毒的护理

2.2.1遵医嘱正确应用碳酸氢钠,补液不宜过快,血气分析监测血pH值及HCO2、电解质及肾功能,观察尿量。

2.2.2纠正酸中毒过程中应观察血钾浓度,有无高血钾,关注心电监护,有无心律不齐等高血钾表现。

2.3血糖护理

2.3.1饮食护理清醒及胃肠道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可适当进食。一日3餐定时定量,限制糖的摄入,注意营养均衡,以达到既能改善营养状况又能控制血糖的目的。对营养不良、食欲较差者静脉滴注白蛋白和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支持,注意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防止便秘,根据血钠钾的变化调节富含钠钾的食物的量。

2.3.2血糖监测严密监测血糖对患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每2h测1次血糖,血糖平稳后测餐前及餐后2h的血糖,将测量结果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供医生参考。

2.3.3静脉滴注液体,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的速度,防止低血糖。

2.3.4胰岛素用量要精确。

2.4病情观察

2.4.1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床边心电监护,待病情相对稳定后改为每4小时1次,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有无血压偏低、休克、脱水症状及神志变化,准备好抢救用药(强心剂、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及吸痰用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2.4.2观察尿量变化,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

2.4.3监测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2.4.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时观察有无低血糖及过敏反应,观察血压变化,有无皮下渗漏。

2.5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的听取患者的诉说,详细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的合作,同时积极与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2.6基础护理

2.6.1皮肤护理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按摩,保持床单元整洁,女性患者应保持外阴部清洁。

2.6.2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使用抗生素较长时间观察有无口腔霉菌感染。

2.6.3头发护理患者病重时不宜洗头,给予酒精梳理,保持整洁。

2.7健康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控制血糖及运动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及胰岛素注射方法,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3体会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常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诊断相对困难,且病情发展快,后果严重。护理人员加强病情观察,采取护理措施有力,积极配合抢救治疗,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同时应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预防为主,有肝、肾、心脏疾病的患者禁用双胍类药物,尤其是降糖灵,使用双胍类药物时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心得安、氨茶碱、异烟肼等药物能诱发此病,应禁用。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较为少见,临床工作中应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鉴别,值得注意的是:因患者药物不能立即完全清除,病情时有反复,这也给我们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患者神志血压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出院指导,让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自我保健,对今后的生活及家庭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07.

[2]刘保芬.3种方法测定血糖结果的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