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

马湘雨

马湘雨

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试验检测中心北京100018

摘要:第三方监测及其管理的信息化,对全国其他城市的地铁施工安全,具有借鉴作用。由于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地面空间有限,地下轨道交通已成为发展的趋势,而地铁隧道往往要穿过繁华的街区道路,地铁隧道的施工会对地表以及地面上的建筑物造成不等的沉降,因此沉降监测对地铁施工尤为重要.第三方监测是按照刚开始的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对进行工作开工的地方环境安全进行前期的判断、倘若超出按照基本要求的值或警报值时在同一点向业主和第三方监测部门进行第一反应。在一些不良的情况之下可能会发生事故,第三方监测能够在被破坏的环境前,发出相关较为有权威性的、公平公正的监测数据,以此用以界定相关部门责任。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业主和第三方监测管理单位供以安全、权威性、公平、公正的用于安全性评价和处理因一些因素产生的不必要麻烦、纠纷处理的可靠数据。这是业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保证工程进行作业的安全而使用的一种超前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地铁工程;第三方监测

引言

第三方监测是我国近年在重大工程建设,特别是城市地铁建设领域,参照国际惯例推行的一项科学管理制度。广州地铁工程建设的土建施工阶段为实施、履行“客观、独立、公正”的管理制度,对新线建设展开好的依据,进行地铁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管理。

1、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围护结构施工和主体基坑的开挖、降水、支护、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基坑内部以及外部应力的叠加布局引发相关周围环境的变形与结构实失效,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伤害基坑、主要结构的坚固性能和相关部位的构造和地下机构的安全性。这就向我们说明了,在施工期间,必须按照相关部门的标准要求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对保护周围构造,支撑、主要构造、旁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制定手把手的检测与监测,并且按照监测的结果,相关科研人员应该进行准确无失误的研究,反馈信息,深层次的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及附近环境的相关工作状态进行监测,掌握相关动态信息,确定构造安全、实际、可靠和施工的完好进行施工。

2.第三方监测的范围包括:

轨道交通新建线路车站基坑、区间竖井、线路区间、沿线受影响的重要的建(构)筑物,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设计要求,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桩顶水平位移、土体侧向变形、支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支撑立柱沉降、管线沉降/变形、孔隙水压力、围护桩侧向土压力等共12项。

3.第三方监测的内容如下:

3.1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其目的是获得支护结构的桩(墙)顶水平位移数据,以便调整开挖速度及顺序,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不因土方开挖过快或者过量而遭受破坏,以利于工程顺利施工。

3.2监测点布设及技术要求:

照着基坑附近的边儿进行施工,通常情况之下,每隔30米设置一个支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观测标准;观测点的设置应该依照车站基坑、竖井、盾构井的相关信息产生的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的安装与整理。支护结构桩(墙)最高地方的同方向位置观测点允许有相关数据的标志,比如说施工用的钉子,划红色线等等;基准点的标石与标记应完好无损地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等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与施工。

3.3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开挖基坑边缘或者隧道周围土体水平位移数据,与围护结构位移量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调整开挖速度及位置,保护临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以利于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3.4监测点布设及技术要求:

土体侧面方向的监测该如何进行开来?通常情况之下是把监测点设置在土体的一侧方向,距离维护墙体的距离是每2米一个。各个基坑要求按照标准有大于2个,小于或等于4个的监测孔,测孔必须在变形大(或危险)的位置。测斜管管底应大于基坑刚开始进行施工挖治的2-8米,面临较为棘手的问题,比如说软土质,通常情况之下选较大值。相反之下硬土时取小值。相同方向测孔的测点距离为大于或等于0.5,但不能超过1.0。测斜管对接时上下管之间不要有缝隙存在,接头处要求必须稳固固定、密封;测斜管放好之后进行方向的调对,使管的内部部分偏向测槽并且垂直于测量面(也就是与水平方向平行);整理好方向之后进行最高部分的调整,保持测斜管内的整洁、顺畅、平行与垂直。管顶宜高于地面10-50cm;钻孔和测斜管之间宜用中砂回填,回填后通过灌水和间隔一定的时间后进行检查,在发现回填不实时,应及时补填,确保测斜管与土体同步变形;埋设时间应早于基坑开挖或降水,并至少提前两周前完成;埋设后,要对测点进行编号,并进行清晰的标示。

4..建(构)筑物裂缝监测目的

建(构)筑物裂缝监测的目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裂缝展开查询、检测与监测,为保证在施工期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能及是否能正常使用,只有掌握好以上两种情况,才能分析问题所现,也可以为产生的施工纠纷靠着较好的依据。

5.地下管线监测

当基坑或者隧道开挖时,对于附近土体中重要的刚性管线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必须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其变形情况,防止管线断裂,同时根据监测数据指导施工或对管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等。

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设及技术要求对于刚性材质的管线,如天燃气管道、上水管、热力管道等重要管线,由于要求控制的变形程度较严,一般都要直接观测管线本身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根据管线与基坑或隧道的相对位置,将监测点选择在土层位移较大的部位,常用的观测装置分为抱箍式和套筒式两种。监测点应尽量布设在管节接头处,监测点的数量应以能够监测到管线的最大相对变形为原则。

6.走进地铁工地安全技术

工地安全天天报、工人头戴GPS安全帽、工程套上“黑匣子”……地铁工地,安全预警有“机关”地铁工地上,当工人靠近危险区域,帽子会发出“嘀嘀”警报声;隧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双眼睛”收集数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电脑甚至手机上,可以实时监控……头戴神秘安全帽“嘀、嘀、嘀”,所戴的安全帽发出声音,这顶安全帽不同之处在于后脑处安装了一个蓝色小盒子,可对人员定位。

地铁工地与其他工地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信号,所以采用无线射频识别,这也是国内首次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地铁工地上。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周诚博士称,这是华中科大的专利技术,隧道施工时,跟踪定位井下施工人员。

必须强化全体参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项目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

总结

通过对地铁施工实施第三方监测,准确反应地铁施工所引发的变形情况,对变形明显且等于或不小于预测标准的地方发出相关预警或报警,使相关技术部门进行解决与处理,保持安全秩序,保证地铁施工的稳步展开。因此,研究和总结地铁施工第三方监测的技术方法,对我国铁路施工的展开具有重要的依据与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四一,,孙大同,周艳艳,李宁,.浅谈如何避免铁路的变形[M].上海:出版社,1997.69-76.全文,周意义,先之选,柳四套,离一线。

[2]刘璐,李玉娟,王艳琳,王蒙,肆意原。讨论铁路现存施工应具备的技术与防变形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4,26(03):93-97.doi:10.3321/j.issn:1001-8360.2004.03.018.刘意义。

[3]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125-130.

[4]李于剑.VisualC++实践与提高-图形图像编程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70-75.

[5]豫东来,以匿迹,摩海域,.地铁第三方相关环境变形监测研究。测绘通报,2004(11)[2]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6]黄声亨,尹晖,蒋征,里肆意,周媛媛。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