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黄朝相

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528216

摘要:把经营、设计、制造和管理等作业程序进行合理的标准化,企业通过实施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目标。本文介绍了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概念,分析了相应的目标,探讨信息化和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辩证关系,从而给出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引言

管理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两大方向。信息化对企业来讲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有力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事后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从封闭管理向透明管理转变,从多层级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近几年,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快进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线及面、从先进研发工具引入到综合科研管理手段应用的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形成了良好互动,标准化工作配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创新,有力地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企业管理是一门技术

中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远远超出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将管理的主要职能归结为计划、组织、用人、指挥和控制5个方面。协调就是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和谐地配合,以便于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要正确认识管理:(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目标。管理过程就是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3)管理者要负起责任,完成本职工作。

2企业信息化和企业标准化的概念

2.1企业信息化———即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企业已有的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形态,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

而有效的各类数据,从而使企业决策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

①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②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实现手段;

③涉及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

④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的支持和参与;

⑤具有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等功能;

⑥是人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平台、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

2.2企业标准化———即“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

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一项活动,包括标准的编制、发布、实施全过程。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为了建立企业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的最佳秩序,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使企业取得经济收益。企业标准化建设:

①是企业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是国家、行业、企业各级标准制定和贯彻的基础;

③是企业内各部门联系的纽带;

④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⑤是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

⑥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3企业信息化和企业标准化的目标

3.1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主要是快速而正确地决策、简化及加速作业流程、避免人为的失误和作弊、减少企业组织结构的层级数、加速人才的培养。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匮乏和信息的泛滥,都不能使企业各级管理层做到快速而正确地决策。只有当人们在第一时间掌握了正确的数据,才能快速而正确地决策。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其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的作业流程与传统人工的作业流程会完全不一样的,如:企业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管理文件都需要审核、批准等签章,信息化起到了简化流程、加速流程的流转,可以使企业的反应力和执行力更加快捷。

人难免会失误,有的时候也会营私舞弊。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大量的、重复的或其逻辑关系明确的数据,通过设置可以自动处理。所以信息化可以自动校对,自动查核。失误了系统会提示,有人营私

舞弊系统会反映出来,因此信息化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需要很多管理人员,而每个人的精力又有限,所以企业组织的层级数越来越多,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受限。而实施信息化之后,企业信息在企业管理平台上共享,企业中间的管理层级可以大幅减少,沟通渠道更加顺畅,管理更加有效。

信息对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是非常显现的。人才要在企业中成长,就必须拥有企业的各种信息。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里只有少数人能得到完整的信息,对企业的历史或未来的发展规划,新人们无法知悉。信息化之后,企业大多数人都能获得完整的信息,信息对人们学习、判断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3.2企业标准化目标

企业标准化的目标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轨;把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固定下来,有助于市场推广和应用;建立与客户的沟通渠道;为

解决市场争端提供了依据,降低了技术壁垒风险;建立与客户的沟通渠道。

标准化工作为评价产品质量提供了准则,而贯彻实施先进的标准,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适应和满足市场的要求。标准化工作可以缩短新产品试制和生产准备的周期,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时,标准的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又为新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方便。通过标准化工作,还可与客户形成固定的技术沟通方式,促进国际贸易和技术交流。特别是通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了与客户沟通的可信度,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标准化,明确供需双方的责、权、利,有利于贸易双方分歧的解决。

4企业标准化与信息化之间的辨证关系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在ISO9000贯标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就具体工作而言,企业标准化与贯标工作,都需要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1)标准化与贯标工作首先是一个文件化管理的过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可溯性,许多工作往往需要溯源,这就需要大量真实的历史文件与数据来保证溯源工作的顺利进行,这项工作单靠手工来完成是相当困难的。

(2)在企业标准化与贯标工作中,许多工作都是程序化的,如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审核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管理评审控制、测量系统分析等工作,都是严格按程序进行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提高速度和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3)企业在执行标准化与贯标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这对于企业来讲既是宝贵的资源,也是企业运作的商业秘密。在手工管理的情况下,这些数据信息一直被少数人掌握,一旦人员调动或流失,很可能给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使体系建设工作出现断档。企业实现信息化后,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问题发生,保证了标准化体系的连续性建设与发展。

标准化体系建设与贯标工作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渐进的过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就可以降低体系运营成本和建设成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企业信息化工作也离不开标准化与贯标工作的支持和保证。首先,现在所进行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超出IT范畴,应作为一个管理项目来运作。在实施信息化工作中,首先遇到的是企业流程重组与变革等关于企业命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迫切希望标准化工作来保证变革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程立项调研开始,就应当介入标准化工作,直到投入使用以及不断进行的IT治理工作,都离不开标准化与贯标工作的支持和保证。标准化与贯标工作可以使信息化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在减少投资、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方面功不可没。第三,企业信息化工作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必须要符合各种工艺要求、技术标准等等,这些工作的内容实质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部分。

5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与信息化工作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企业发展的空间,同时市场准入的门槛也在提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甚至趋于白热化。规范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经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在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与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信息化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简要来说,信息化与标准化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和控制,减少漏洞。通过实施标准化与信息化,企业竞争力可以大大提高,这可以从提升用户满意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以及企业运营效率等多方面来体现。

6结束语

以信息化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要迎难而上,抓住发展标准化与信息化这一重要契机,为企业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林培群.山东工业技术.2015(02).

[2]浅析企业信息技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J].李萍.企业导报.2011(12).

[3]企业信息化与标准化管理[J].曾帅.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7).

[4]论企业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郭雨春,田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