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饶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饶敏

饶敏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分析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理论,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在SF-36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理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我效能理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theoryofself-efficacy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apoplexytheapplicationvalueof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Methods:selectedourhospitalinMarch2014toJune2015receivedduringtheperiodof98casesofacutecerebralapoplexypatients,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49cases)andcontrolgroup(49cases)and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caremethod,observationgrouponthebasisofconventionalnursingbyusingself-efficacytheory,thecomparativeanalysisoftwogroupsofpatientswithrehabilitationnursingeffect.Results:thequalityoflifescoreinSF-36andself-efficacyscores,observationgroupisbetterthanthatof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s:acutestrokepatientswith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onthebasisofconventionalnursingcareintheprocessoftheself-efficacytheoryishelpfulto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patients,improvethepatient'sself-efficacy,worthyofclinical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

Keywords:self-efficacytheory;Acutebrainstroke;Earlyrehabilitationnursing;Applicationeffect

人口老龄化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大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尽早的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行功能障碍,本文结合我院接收的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自我效能理论在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CT或者MRI诊断确诊为急性脑卒中。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3.9±4.3)岁,其中脑梗塞19例、脑出血21例、脑血栓9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4.1±4.5)岁,其中脑梗塞17例、脑出血19例、脑血栓1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之后显示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护理,饮食健康指导,并发症预防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常规生理指标监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如早期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我效能理论,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鼓励、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社会支持以及授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等。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2)所有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

1.4评价指标

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对于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采用的是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涉及到10个项目,根据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以及完全正确分别记为1—4分,分值在10—40分之间,分值越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越高[1]。

1.5统计学分析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整理完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比较见表1,根据表中的数据结合统学分析结果可知,在治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等异常心理,这些心理变化使得患者对病情治疗护理缺乏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我效能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鼓励,在早期治疗护理中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自信;(2)直接经验,根据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目标,分阶段的完成护理,让患者体验到成功,多次康复护理目标的实现促进了患者的自我效能;(3)间接经验,通过早期治疗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的脑卒中患者与其他患者进行经验交流,间接的促进患者的自我效能[3];(4)社会支持,患者的家属应积极的支持鼓励患者接受治疗护理,不要给患者施加压力,通过家庭的作用使患者感受的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自我效能;(5)授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授权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自行做好部分简单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等,激发患者的自信,促进自我效能的提升[4]。

对于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而言,自我效能指的就是在脑卒中患者在出现偏瘫、肢体运动障碍后对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期望,只有患者均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才能通过自我效能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自我效能反映了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对疾病预后的自信心,因此在治疗中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4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了自我效能理论,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结果显示在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以及自我效能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充分显示了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我效能理论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雪琴,严斌泓.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16):51-53.

[2]钱进,金彦.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135.

[3]王清,沈小芳,陈湘玉.超早期活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及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5,22(22):30-34.

[4]崔婷.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08):720-721.

[5]刘爱霞.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05):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