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何继军

笪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何继军

随着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异性之间交往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其既缺乏异性交往的心理准备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巧,难免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分析,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重要性、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与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以试图找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异性交往教育模式,指导青少年培养异性交往能力和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1问题的提出

“学会交往”是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整体素质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如何与异性交往作为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青春期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育,男女同学之间会互相产生好感和爱慕,他们向往、接近、眷恋异性。异性交往是少男少女成熟的“成长点”,异性交往中,智力互补和性格互补能够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他们也应该学会并掌握交往的礼仪,对青春期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化意义。

2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近年来有少量研究涉及到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特征等问题。沃建中等对11743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与同伴的交往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而以往的研究认为同性关系要好于异性关系。该研究还发现,青少年与同伴交往水平变动较大,他们认为这是由于青少年心理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心理发展体现出较大的矛盾性,与同伴的关系也不稳定。

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重要性

根据和一些同学的了解,大多数同学认为异性间应正常健康地交往。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促进青少年同一感的发展。异性交往在青少年的同一感发展中主要通过两种作用方式产生影响:①异性交往有利于他们建立清晰的自我感知。②异性交往及其自我概念能够影响个体的自我价值感。

3.2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异性交往可以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个性的完善。

3.3增进青少年间的友谊,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奠定基础。健康的异性交往,扩大了青少年的交友范围,使他们友谊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同性同学的狭小圈子;同时,青少年通过异性交往,从对方身上学到的优点又能够迁移到他们与同性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因此,异性交往对于发展青少年友谊的广度和深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4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与异性同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青少年智力上取长补短、情感上互相交流、个性上互相丰富、活动中互相激励;有助于青少年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能使青少年具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有利于以后处理婚恋问题等。

4关于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影响因素

4.1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最深刻和最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家长、教师对孩子的异性交往存在许多误解,而这种观点也会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

4.2学校生活中欠缺有效指导是高中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单一化倾向,学生个体间缺少对话和心灵的交流,使得学生在掌握处理异性关系的技能技巧及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等方面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4.3同伴关系、同伴压力是影响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诱导因素。与同性同伴交往失败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选择只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他们更多地会有与较为值得信赖的同伴倾诉、沟通他们在异性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关于男女生交往,身边的同学很有关系,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定。

4.4媒体对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起催化作用。学生受到各种媒介的影响,另外,手机、网络的使用也会使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耳濡目染容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盲目地模仿、尝试,导致出现一些心理困惑与问题。

5建科学合理的青少年异性交往教育模式

健康的、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使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更完善,使他们更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爱。我们应该要到他们积极交往,收获美好的同学友情,完善自我人格。为此,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教育对策: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指导异性交往的能力;把握学生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特点,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异性交往指导;建立和谐健康的同学关系,开展朋辈辅导活动;建立家长学校,提高高中生异性交往家庭教育质量。

在异性交往日益开放、频繁的情况下,应帮助青少年、教师、家长理解和认识到正常异性交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正常交往带来的益处和不适当交往、不健康交往或回避交往等所带来的弊端区分开来。切忌将不恰当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正常的异性友谊或异性关系,并由此全盘否定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同时,注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友谊观等教育,帮助青少年提高异性交往能力,为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心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对于他们的情绪稳定、人格完善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庆红异质社交性与美国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中国青年研究,2000(1)

2王磊等.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功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青年探索,2002(5)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杨玲等.学校心理学.甘肃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