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

谢少华肖秋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510120)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216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每组均为108例,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在HAMA评分、SDS评分以及PSQI指数评分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清醒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况(焦虑、不安等),让睡眠质量得以提高,从而促进康复,有利于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ICU清醒患者;负面情绪;睡眠质量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医院的特殊科室,该病房的患者多数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在清醒后,患者普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不安、焦虑、紧张等),从而影响了睡眠质量,严重的甚至出现睡眠障碍,让病情加重【1】。有研究显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2】。为了更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效果,我院抽取了216例ICU清醒患者,分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抽取216例ICU清醒患者,收治时间在2016/05/15到2016/11/15期间,其中,男女比例为117/99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54.5±6.5)岁。216例患者均为ICU患者、可清醒回答问题,排出精神异常、认知障碍患者。

研究组:108例,男57例,女51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54.1±6.3)岁。

对照组: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54.7±6.5)岁。

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ICU清醒患者的数据无差异,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含健康知识宣教、叮嘱患者用药、协助完成各项身体检查、保持病房清洁通风以及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信息告知:了解并分析患者的病情,挑选最佳时间向患者传递信息,包含:药物的作用、监护仪器以及各管道的作用等;同时,可适当地告知患者身体检查的一些正性结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2)病房干预:ICU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家属陪伴少,抢救仪器多且噪声大,多数患者由于治疗的原因而无法生活自理,甚至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极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安抚患者情绪外,需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对家属探视的次数以及时间进行增加或延长。对房间的环境维护,减少机械噪声,保持室内的清洁、舒适,对室内的灯光、温度和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让患者更快的进入睡眠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及时应玲、接听病区电话以及处理仪器报警声,做到说话轻、走路轻、避免大声叫嚷,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3)舒适护理:及时给予患者合理的镇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顺应性;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必要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增加适当垫衬、气压治疗等措施;约束实施前,护理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固定好各种管道,避免意外拔管的情况,尽量避免暴露部分,减少患者负面情况的发生。同时,ICU里治疗操作相对集中,减少患者移动的次数,提高舒适度。

(4)沟通措施:大多数ICU患者因为治疗原因(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无法进行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可观察患者的表情、制作沟通牌或者肢体语言来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需求,让医患沟通的效果提高。

1.3观察项目【3-4】

(1)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判定,分数越高,情况越严重。

(2)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判定,评分项目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时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时间、以及催眠药物等,分数越高,质量越差。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比。

2结果

2.1HMAM和SDS评分的比较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HMAM和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ICU是一个抢救危重患者的特殊科室,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其环境封闭,缺少家属陪伴,且由于疾病的痛苦,患者极其容易产生严重的抑郁、焦虑情绪【5】。同时,ICU内抢救设备多,设备噪音大,对于患者的睡眠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ICU清醒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6】。

本次研究中,对ICU清醒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给予患者信息告知、病房环境、舒适护理以及沟通措施等方面的干预,从生理到心理进行护理,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让治疗效果更佳【7】。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ICU清醒患者的HMAM和SDS评分分别为(6.8±2.1)分、(21.5±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2.1±1.4)分、(48.6±10.6)分;在PSQI指数评分上,研究组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对ICU清醒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况(焦虑、不安等),让睡眠质量得以提高,从而促进康复,有利于预后,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符春花.ICU清醒患者引入前瞻性护理干预对睡眠指数及消极情感状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21):3355-3357.

[2]杨慧,郭爱敏.ICU患者睡眠障碍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4):566-569.

[3]陈丽霞,纪代红,王良,等.ICU患者睡眠障碍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721-724.

[4]何晓娜,赵小利,马佳佳,等.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112-113.

[5]张清,姚小红,汪海芹.护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8):169-171.

[6]丁岚.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干预对ICU病房危重症患者负面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16-18.

[7]芦锁丽.结构式心理干预对ICU清醒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7,8(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