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的正确认识与处理

/ 1

宫颈糜烂的正确认识与处理

李双梅

会东县人民医院四川会东615200

一、宫颈糜烂的来历

宫颈糜烂过去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妇科疾病,通常分为一度糜烂,二度糜烂、三度糜烂,需要各种治疗,包括微波、激光、冷冻、甚至leep刀,花费数千上万的费用不说,患者还要忍受术后腹痛、阴道流血、流液不适、需要打针、输液、阴道上药等治疗。让不少女性备受困扰,增加经济负担。现代医学认为宫颈糜烂实际是宫颈上皮异位,是因为宫颈管内柱状上皮生理性外移至子宫颈阴道部,由于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呈红色,肉眼看似糜烂,实际属于生理性改变,并非病理学的上皮溃疡、缺失造成的真性糜烂。可以说,“宫颈糜烂”是一个过时的病。现在临床上医师描述为糜烂样改变。为什么会出现宫颈上皮异位呢?因宫颈表面被覆上皮包括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在胎儿期,来源于泌尿生殖窦的鳞状上皮向颈管内侧生长,至子宫颈外口与子宫颈管柱状上皮相邻,形成原始鳞柱状交接部。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发育增大子宫颈管粘膜组织向外侧移动,即子宫颈管柱状上皮及其下间质(细颗粒红色区)到达宫颈外侧即肉眼能看到的宫颈表面,看似“糜烂”。此后,在酸性环境或致病菌作用下,外移的柱状上皮逐渐被鳞状上皮替代,形成新的鳞柱状交接部。宫颈上皮在女性不同的年龄段呈动态变化,变化的基础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子宫颈体积、宫颈转化区的外翻或上移等有关。青春期前,原始鳞-柱交界位于宫颈管内。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子宫颈体积迅速增大,且明显超过子宫体,进而发生宫颈外翻。肉眼观察宫颈外翻多为红色粗糙状,源于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呈单层排列,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呈红色。子宫颈柱状上皮外翻或异位,是青春期或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生理现象。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转化区退至宫颈管内。反而不易见到红色的糜烂宫颈。

二、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无特殊临床表现,有些人会有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时出血。如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无需治疗。

但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早期也可表现为宫颈糜烂样改变,肉眼不能分辨,所以要求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应行宫颈癌筛查,包括子宫颈细胞学(TCT或L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应每3年检测一次。排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三、宫颈上皮异位与急慢性子宫颈炎区别:宫颈炎可以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加或脓性分泌物、色黄,异味、腰骶部酸痛、下腹坠痛等症状。需要治疗,急性宫颈炎需抗炎治疗,有症状的慢性宫颈炎一般行物理治疗、治疗前常规行宫颈癌筛查。

结束语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与女性雌激素水平有关,建议女性朋友有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烟,不过早有性行为,有固定的性伴侣,减少感染性传播疾病的机会。做好避孕和计划生育,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和分娩对宫颈的伤害。未婚女性注射HPV疫苗。定期体检,定期行宫颈癌筛查,有性生活女性应该每3年进行一次HPV和TCT检查。当出现月经之外的阴道淋漓出血,性生活之后阴道出血,需要及时就诊,判断出血的来源和原因,排除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如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不需过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