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慢性附件炎32例

/ 1

中西医结合慢性附件炎32例

刘冰

刘冰(辽宁省葫芦岛惠好妇女儿童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62-02

慢性附件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病程漫长,治疗效果欠佳,并发症较多,容易复发,甚至有恶变可能。有资料显示两年内的复发率高达63%。我院在临床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2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在24~47岁,平均30.2岁,病程5~132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病例诊断标准均参照《妇产科学》,并排除输卵管卵巢恶性肿瘤疾病。本病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不适,腰骶部坠胀,白带增多,伴有月经不调;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超声检查常提示输卵管增粗,部分患者盆腔有不规则液性暗区或炎性包块形成。

2.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基本方药:小茴香10g,炮姜6g,延胡索9g,制没药9g,当归12g,川芎9g,肉桂6g,赤芍9g,蒲黄9g,五灵脂9g,荔枝核15g,桔核仁15g。对于伴有气血亏虚像的患者,可加党参15g,熟地黄15g,黄芪15g等补益气血,化瘀散结。对于下腹部冷痛,伴有虚寒像的患者,可加杜仲12g等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水煎服,日1剂,10d为1个疗程。

西医治疗方法:每日给予氨苄青霉素4g,奥硝唑0.5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共7~10d。同时局部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⑴痊愈:下腹坠痛及腰骶部坠胀感症状消失,双合诊未及压痛和包块,B超示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消失;⑵显效:下腹坠痛及腰骶部坠胀感症状消失,双合诊未及压痛,可及/未及包块,B超示盆腔积液明显减少,炎性包块明显变小;⑶好转:下腹坠痛及腰骶部坠胀感症状消失,双合诊未及压痛,可及/未及包块,B超示盆腔积液减少,炎性包块变小;⑷无效:下腹坠痛及腰骶部坠胀感症状减轻,双合诊可及/未及压痛,可及包块,B超示盆腔积液无明显减少,炎性包块无明显变小。

3.2结果本组32例,痊愈17例(53.1%),显效9例(28.1%),好转3例(9.4%),无效3例(9.4%),有效率占(90.6%)。

4.讨论

慢性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行正规、彻底治疗后,或体质较为虚弱,病程迁延,但亦可无急性炎症史。中医认为,此病属于“症瘕积聚”范畴。发病原因由于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或平素体质虚弱,邪毒乘虚内侵胞中与气血相搏,以及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最终造成湿热淤结或寒凝气滞而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腹部疼痛不适,腰骶部坠胀,白带增多及月经失调。过去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能根治,而且容易复发,甚至有发生恶变的可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首先在西医方面,将抗菌谱广和抗菌作用强的药物联合应用,以便增强抗菌消炎的效果。同时采用清热除湿或温中散结,行气止痛的中药治疗。中药小茴香、炮姜及肉桂可清热解毒;当归、赤芍活血祛淤、通络止痛;川芎增强活血祛淤作用;当归还可补养心血;荔枝核、桔核仁行气散结止痛;党参、黄芪补益气血。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附件炎,标本兼治,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