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浅析

王柳青

农村学生,他们在书本知识的积累方面,确实不如城里的学生。因为他们缺少紧张的学习氛围,他们的学习只在“半工半读”中进行,所接触的书本除了课本之外,几乎别无他书。但是,农村学生,是学生的大多数,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降低要求,或干脆放弃。其实,从农村来的学生,在许多方面,有城里学生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农村学生的特点,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农村学生情况分析

1.农村学生的优势。

农村来的学生,生来就与自然相濡以沫。一片树叶,一只虫子,都曾是他们最喜爱的玩具;牛的哞叫,马的嘶鸣,常常冲撞着他们的童年;杀猪的喷血,宰羊的凄厉,也植根在他们的记忆里。因此,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更客观真实。农村不像城里,城里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人们追求越来越“高”,孩子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了衡量家长成功的重要标准,孩子们自由生活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些整天埋在书堆里的城里学生,远不比一边割牛草,一边看书的农村学生生活有意义。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对自然的认识,对生活的感受,要比城里学生背出来的认识和感受深刻得多!这就为作文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学生个性差异较大,他们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不同,生活经历也很不一样。他们的生活面比较宽,人生阅历较深,生活实感比较厚重。这些学生在作文时更具个性,一个班很少出现“雷同”的感受。

因此,农村来的学生,在作文方面,更具创新潜力。

2.农村学生存在的问题。

农村来的学生,虽然有创新潜力,但客观上他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他们作文的基本功普遍较差。由于家庭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不如城里,使得农村来的学生,在基本功等方面远不如城里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少,常写错别字;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常把格式弄错;受方言的影响,语句不符合规范;语言贫乏,往往辞不达意等等。

⑵写作目的不明,只是机械模仿,拿腔作势,胡乱地东拼西凑,没有表达的欲望。把作文当作累人的事情,没有“一吐为快”的感觉

⑶不善于发掘自身有价值的人生感受,总认为书本上别人的感受更“洋气”一些,自己的感受不值一提。

⑷对于亲身感受,描写过于简单概括,不善于抓住细节作细致的描绘,也不善于剪裁,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⑸书写不工整,字数不够。

二、指导农村学生作文的方法

对农村学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充分了解学生。

农村来的学生虽然有以上的一些共同点,但个性差异较大,了解他们比了解城里的学生要困难得多。七年级时,便应首先进行这项工作。当然这与班主任了解学生不同,班主任了解学生主要是了解学生思想态度方面,而语文教师则是着重了解他们的情感经历、乡风民俗、语文功底、学习语文的态度等。了解他们可以通过逐一谈话、课上互相介绍、详细批改作文等方法来进行。获得学生与作文相关的信息之后,要建立学生情况档案,并通过档案逐步记住学生有利于作文的因素,以便在指导他们时,能做到因材施教。

2.强化训练他们的作文基本功。

首先解决他们识字量少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每天都要有一定的识字目标,且应贯穿整个初中阶段。为此还可以多次举行识字比赛,以促进学生识字的兴趣和增强他们学好汉字的信心。其次,加强书写训练。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门类,从古到今名家辈出,我们可以带学生欣赏名家的书法艺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爱上书法。当然老师要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特长,那是再好不过了。这样,学生在作文书写时,大部分会自觉努力地把自己的字写得漂亮些。对于那些写字横不成横,竖不成竖的学生,则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硬笔书法字贴来临摹,每天坚持练习几分钟,如此几个月便可以达到作文写字的要求。这项训练也可以与识字训练相结合起来,举行“全民”性的书法识字比赛。第三,语句通顺训练。要让学生改变方言中不合规范的语言习惯,要加强朗读与背诵,藉此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学习语言并非是从学习语法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给学生讲太多的语法知识,只要不断加强学生语言积累,在感性认识中,形成规范用语的习惯。学习语言本来就是从“背”开始。伊呀学语的孩子,就已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第四,规范使用标点符号。每个标点符号都有不同的用途,有特定的格式,很多农村学生都不会怎么用。老师在批改作文时要逐一指出,提醒学生下次作文时要请注意改正。总之,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基本功方面存在问题,教师要多次提醒学生,并作好简单的记录,时常对照他们前后作文,看他们是否改正了前篇作文存在的问题,若没有改正,则要不厌其烦进行教导,直至改变为止。

3.鼓励写他们自己的的感受,让他们努力发掘自己的生活积淀。

许多文学名篇,都表达了名家们独特的生活感受。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语言平实,却感情真挚,读之能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了那浓浓的、忧伤的父子深情,使读者不得不想起自己那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亲,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他所描述的亲身经历,我们似乎也曾经历过,可我们就是没有注意过,没有写过。再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季羡林的《永久的悔》等都是如此,他们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都包含了自己的真情。在教学这些文学名篇时应注意引导,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如何选材、如何安排详略、如何布局谋篇等,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的生活,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作文作准备。教师在出作文训练题目时,应因人而异,要尽量能够激起他们各自感情的回忆,不要拘泥于课本中现成的题目。

4.抓住细节,力求创新作文。

作文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创新,而内容上的创新最突出的是细节上的创新。一篇文章有了几个创新的细节描写,便已成功了大半。文学是人学,塑造不朽的人物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要塑造不朽的人物形象,离不开生动的细节描写。大凡不朽的文学作品,总有些不朽的人物形象,而不朽的人物形象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令人难忘的细节,这些细节又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阿Q进城回来后的搭链袋挂弯了他裤腰带的细节;严监生伸着的两个手指头;葛朗台抢女儿金梳妆匣时的一“纵”、一“扑”……

这些名家们笔下的生动细节,真是令人过目不忘。

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是作家闭门造车造出来的吗?当然不是。这些细节都来源于生活,是细心的作家们观察的结果。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关注生活,多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那么人物细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般表现在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方面。在生活中,我们只要注意观察人物的这些方面,我们会发现许多平时我们没有发现的东西。有了发现,我们还要及时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到写作的时候,只要对它们稍加改动下,就可以移入我们的作品之中。在农村,我们还要注意观察比较不同的民俗民风,在写作时,力求自己的作品富有乡土气息。在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时,要符合他的身份和时代特征。人物的语言有时还可以使用方言土语。例如《红楼梦》里的人物语言,在很多地方就是如此。这样更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写好了这些细节,注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就是一篇有创新意义的好文章了。

5.示范作文。

如果老师有过农村生活的经历,便可以时常给学生示范写农村生活题材的文章。一方面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有个模仿的机会。要知道学生最崇拜的文章是他们语文老师的文章,而不是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也许学生在自己崇拜的现实偶像面前,会更有激情写好文章,也会更让他们产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总之,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教学,是艰难的,特别是在基本功方面,但收获却又是最丰硕的,因为我们在教学中能真正感受到创新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