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核病的防治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浅谈结核病的防治管理

马万兰

(临夏县疾控中心甘肃临夏731800)

【摘要】结核病曾经被认为是绝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曾经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虽然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早发现和早治疗使结核病的治愈率几乎能达到90%以上,但仍然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患者数为130万人,占全球发病的14.3%,居全球第二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估计人数居全球第一位。

【关键词】肺结核;宣传诊断;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351-0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有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约有10%的结核菌感染者会在其生命的某个时期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如果活动性结核不进行治疗,死亡率将超过50%,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将达到3600万,而结核病中以肺结核最常见。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肺部病变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临床上常有低热,乏力,咳嗽,咳血等表现。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1]。此外,在艾滋病出现后,艾滋病患者对结核杆菌的感染率是常人的30倍,并且作为艾滋病患者惟一主要的“机遇性感染”,可以迅速在艾滋病患者中传播。结核分枝杆菌和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已对全世界公共卫生产生严重的威胁。

资料:收集了我中心结核病防治科自2013年6月—2015年7月治疗过45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24例,女21例,凃阳8例,凃阴37例,通过早期规范治疗后痊愈43例,好转2例。

1.宣传教育

为了让人们对肺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有所了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围绕“3.24”世界结核病防治宣传日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尤其在高发病地区利用广播讲解、发放报刊书籍和宣传画册,现场咨询等方法让群众对结核病有所了解和认识,有效地预防、治疗肺结核病,改变大部分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错误的观念认识,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家实行对传染性和重症涂阴涂阳肺结核的免费治疗政策。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由患者随地吐痰或对人打喷嚏而传播,健康人吸入这些带菌的飞沫后即可引起肺部感染。(1)全身症状;表现为疲乏、午后低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2)呼吸系症:早期为干咳或只有少量黏液痰。病灶伴继发感染时,痰量增多带脓性。近半数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咯血,咯血后若发热持续不退,常提示病灶播散。(3)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刺痛,随咳嗽深呼吸而加重。重症肺结核时,因肺组织破坏广泛,可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紫绀。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时,则有急骤发生的呼吸困难。

通过宣传教育,人们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去结防机构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诊疗次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对专业结防机构和免费诊治项目的知晓率,使患者及时得到免费治疗。让患者家属在与病人共同生活时做好预防,让病人戴口罩,不乱吐痰,必要时也送痰到结防机构做筛查。

2.正确诊断

对于肺结核病的诊断,痰中查到结核杆菌是最有力的依据之一,痰菌阳性说明病灶是开放性的,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及痰结核菌培养。因此凡是具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尽快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并按医生的要求留取3次痰,及时痰,夜间痰,次日晨痰,以进行痰结核菌的检查。痰中一旦查到结核杆菌,就可以明确诊断为肺结核病。其次是X线检查,也是早期诊断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并能判断病变的性质,范围和部位。一旦确診为肺结核应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正规的治疗和管理。

3.治疗管理

对活动性结核的治疗必须坚持早期、规律,联用、适量、全程的原则。早期:一旦发现病人,必须早期规律性用药,是消除传染阻止疾病发展,避免肺组织破坏的重要环节。规律,是指病人一旦接受治疗,每天坚持一定的药量,不间断的按时服药,并注意用药方法,不可在病情缓解时自行减少药量或停药,换药;联用是指几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彻底治疗,以防复;适量,是病人服用合理的药量;全程,是按要求服完全部疗程。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法为(1)标准化疗分为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两个阶段,强化治疗一半为3个月,巩固治疗一般为9~15个月,(2)短程化疗,化疗全程6~9个月。结核病控制机构使用的是短程疗法,是强调采用直接面试下的短程化学疗法(DOTS)。是以具有早期具有杀菌作用的异烟肼(INH),具有特殊灭菌作用的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为基本药物的短程化疗方案,即2HRZ/4HR方案,这一方案把化学疗法的传统疗程从原来的18~24个月缩短到了9个月,由于短程疗法中含有INH和RFP,如果中断治疗或不规律用药,容易产生INH和RFP的耐药性,这样后果极为严重[2]。

在日常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经国内外调查,主要原因是患者不能坚持规律用药和完成预定的治疗方案,因此,解决患者不能坚持规律用药的问题是充分发挥化学疗法在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关键,为了保证患者的规律用药,提出了全面监督下的不住院化学疗法,全程治疗就在最近的医疗中心,患者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接受每一次的治疗用药(DOT),也就是送药到手,服下再走,如果患者未按规定的时间接受治疗,医护人员要及时采取不知措施,WHO于1995年把DOST策略作为全球结核病防治策略,并提出与“有效控制结核病框架”组成一致的DOST策略,(1)对所有肺结核症状可疑者使用痰涂片检查发现结核病患者(2)对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采用标准短程化学疗法方案免费治疗,必须实施全程或至少在疗程的前两个月在医务人员的直接面视下督导化疗(3)定期供应高质量的抗结核药物(4)建立和执行标准的登记报告系统,定期对规划进行督导和监测。

4.积极预防

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做卡介苗接种。

肺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性,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国家免费政策,坚持规律,合理化疗,抓住初治时机,在肺结核病人治疗中严格注意上述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对结核病的监测,转诊,上报,督导和访视,促使患者配合医生完成规定的疗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乃至达到治愈结核病。

【参考文献】

[1]陈伊,郭夏娜,陈伟旋.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谱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7期.

[2]杨丽梅,勾秀丽,郭艳玲,时广利.肺结核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