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 2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顾明生王健谢勇

顾明生王健谢勇(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所江苏南通226006)

【中图分类号】R75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43-02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手部的湿疹,不论其病因为何,常因受继发因素影响而使病情迁延呈慢性。慢性湿疹常有局部瘙痒、浸润肥厚、角化过度、表面干燥脱屑甚至皲裂等症状,临床上单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往往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我们采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11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0例患者均为2011年9月-2012年9月本单位门诊中诊断明确的手部慢性湿疹患者,无严重系统疾病并能遵医嘱用药,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观察。排除标准:需使用系统给药的严重湿疹患者;妊娠期、哺乳期或一年内计划妊娠者;4周内曾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紫外线照射治疗者;2周内曾使用抗组胺药及其他有效治疗药物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7~68岁,平均40.3岁;对照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16~70岁,平均39.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疗前皮损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2方法与观察指标

2.1治疗组采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商品名:金纽尔,江苏圣宝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含0.05%丙酸氯倍他索和0.025%维A酸的复合软膏制剂),对照组采用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商品名:恩肤霜,广东顺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用药方法均为将药物涂于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疗程2周。

2.2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记录患者自觉症状、皮损范围、肥厚浸润及角化脱屑程度等临床症状,进行定级计分,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为0~3分。总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总积分下降指数≥95%;显效为总积分下降指数60%~94%;进步为总积分下降指数20%~59%;无效为总积分下降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观察中同时详细记录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出现的症状、时间、处理方法及处理后转归等。

3结果

临床疗效见表1:

表1两种药物疗效比较

药物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率有效率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5539115070.9%90.9%

丙酸氯倍他索软膏55281412150.9%76.4%

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潮红伴轻微灼热刺痛感,未停药治疗未变,2天后症状自行消除;对照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伴灼热刺痛感,停药2天症状消除后继续治疗;3例出现局部较明显色素沉着和1例皮肤轻度萎缩。所有患者疗程结束,均未观察到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6%,对照组为9.1%。

统计学分析: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分别为70.9%和90.9%,疗效优于对照组的50.9%和76.4%,经统计学x2检验,分别为x2=6.21和x2=7.65,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9.1%),统计学x2检验,x2=1.08,P>0.05,无显著差异。

4讨论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性疾病,手部湿疹发生率高,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群中一年患病率约10%,一生患病率约20%,症状可由轻微到严重,均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质量,慢性趋势是其特点,症状或持续多年或好转后再复发,因而需用药治疗的时间长。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为含0.05%丙酸氯倍他索和0.025%全反式维A酸的复合软膏制剂,其中丙酸氯倍他索为强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瘙痒和收缩血管的特性,是治疗湿疹的高效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但单独长时间使用,可能引起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多毛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维A酸具有调节上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修复作用。可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的丝裂原作用,使表皮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指数增加,诱导表皮增生,使颗粒层和棘细胞层增厚;同时对白细胞趋化有抑制活性,从而具有抗炎作用,它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的产生,使炎症因子HLA-DR、ICAM-1和IL-6等表达下降。因而我们认为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并减少和避免部分不良反应。经临床观察发现,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组痊愈率及有效率为70.9%与90.9%,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且较轻,不会引起治疗中断;治疗方法为一种药物局部外搽,简单方便,患者依从性高。总之,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手部慢性湿疹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13.

[2]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6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