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检视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我国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检视与反思

秦华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23000

【摘要】很久以前,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就发现了人口和经济增长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经济学派别关于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的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却有着极大的争论。有的经济学家觉得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因为经济增长很难满足人口增长所产生的需求。而有的经济学家则对人口增长有着积极的态度,认为人口增长能够给经济发展带来好处。正因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关系,才为国家制定生育政策提供了经济学上的依据。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以及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使人们更好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国放开的“单独二胎”政策。

【关键词】单独二胎;社会成本;生育政策

引言

在不同的时期,我国实行了不同的生育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的生育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投入产出比来评价生育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生育政策的投入就是实施生育政策所产生的社会成本,而生育政策的产出则是生育政策实施给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经过我国经济学家利用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人口的低生育率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沉重的负担,所产生的成本大于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收益,需要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因此,在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正式推出了“单独二胎”政策,进一步分开了之前所提出的“双独二胎”政策。同时,单独二胎的政策也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省份依据本省的省情来开展实施,提高了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其中,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单独二胎政策。通过梳理我国生育政策的变迁,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检视和反思单独二胎政策。

1.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

1.1建国初期的鼓励生育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人口是国家的重要战略力量,国家对于人口增长没有采取措施控制,并且间接的鼓励了生育。同时,由于国家建立和社会生产的恢复,为建国初期的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我国初期的人口数量急剧膨胀。

1.2生育政策的反复阶段

由于建国初期的鼓励,导致我国的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因此,1957年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但是,之后由于自然灾害和十年的动乱,使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我国的人口依旧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1.3限制生育阶段

随着人口数量急剧膨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开始注重人口生育问题,逐渐开始限制生育,降低生育率。1978年国家第一次将计划生育纳入了宪法,1980年国家为了尽快的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在全国全面实施“一孩政策”,并且开始在全国各地严格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通过严格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

1.4生育政策的调整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社会问题逐渐明显,计划生育政策也越来越受到人口学家、经济学家等有关专家的批评,国家开始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首先是放宽了生育二胎的条件,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之后生育二胎的政策进一步放宽,并在2013年明确提出了“单独二胎”政策,表明我国的生育政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成本和效益分析

利用经济学来对生育政策进行分析,就是将生育政策看做是公共的产品,依据数量化的投入成本和产出收益来评价政策的效果。生育政策的社会成本是指通过计划生育降低生育率而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效益则是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2.1生育政策实施的社会成本

2.1.1造成人口性别比例的失调

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许多的育龄夫妇都会选择生育一胎。但是,由于我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的家庭都偏向于生男孩,从而导致我国生育男孩的比例明显的高出女孩。性别比例失调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婚姻和家庭问题,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2.1.2影响社会劳动力的供给

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低生育率给我国劳动力供给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减少,开始出现适龄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近年来,我国的不少企业都出现了“用工荒”的情况,并且我国从2012年起适龄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量就开始逐年下降,社会劳动力供给出现不足的情况。经济学的供求理论表明,如果出现长期的劳动力供不应求现象,必然会引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进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降低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也会引起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使得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我国2010年适龄劳动力人口的主要年龄分布区间,相较于2000年往后推迟了十年,由30-34岁到40-44岁。适龄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对职工保障费用的支出,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1.3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生育率的持续低水平,加速了我国的老龄化速度,使得我国过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出现了未富先老的局面。人口老龄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的社会养老问题,增大了我国社会养老的压力。同时,在家庭层面上,独生子女往往在养老上有着更大的经济负担,造成独生子女家庭上的压力。而社会上存在的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则更加的严峻,需要社会的极大关注和资金投入。

2.2生育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1979年到2012年的人口增长率和GDP进行分析,来检验生育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效益。对两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我们能够发现经济增长和人口生育率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人口增长率和经济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1990年起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而我国的GDP则快速增长。从数据上我们能发现,由于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低生育率的确对我国的GDP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带来了比较客观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生育率尽管对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但是,由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的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却不是GDP的发展所能够弥补的。可见,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讲,低生育率的社会成本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我们调整生育政策,单独二胎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1]何晓红.我国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检视与反思[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3:94-95

[2]徐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与展望——由“单独二孩”引发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4,06:109-118

[3]崔婧.低生育率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