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拓展实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科学拓展实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伍阔伦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325000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指出,拓展性课程是指学校自主开发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建设拓展性课程,一定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着力于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培育学校办学特色;着力于实施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着力于转变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而初中科学拓展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因此应被充分利用起来。

为了提高初中科学拓展性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结合现代科技与生活生产实际,通过科学观察、科技活动、调查探究等活动,加强学科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中探究自然、生产和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队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开发多样化的拓展性课程。

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科学拓展实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展开探讨,分享如下:

一、科学拓展实验课程的开发框架

课程的制定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基本模式进行。

1.做课程需求及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找出课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根据需求分析得出的结论对课程进行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设计、内容定位、组织等。

3.课程实施(研究者尝试建构课程的框架)。

4.对教学行动进行反思,总结和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课程。

二、科学拓展实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科学拓展实验课程向教材以外拓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基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进行拓展的科学拓展实验课程开发

拓展课就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可将题目中的难题、好题,变成具体的实验,由此甚至可以开发系列的课程,如:七年级还可以做测量硬币的密度——累积法;八年级结合浮力知识,测量液体的密度——制作密度计;八、九年级可以在限定条件下测量密度(只用量筒和烧杯、只有天平和烧杯等等)等等。利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

如果让学生动手、动脑和表达,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的实验拓展课程的开发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最佳兴趣点,对教材实验的改进,既有利于基础课程学习,又有利于高阶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与鼓励,学生们对教材实验做了很多的改进,如对植物向性实验的改进、对种子萌发实验的改进、对呼吸实验的改进、对惯性实验的改进等等,实验的改进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故我们开发了系列实验改进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3.在《阅读材料》上拓展

教材中的有些阅读材料因具有语言简炼、可读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趣味性高等特点,是拓展学生视野的良好连接点。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出发,根据材料的特点多方向加以引导和链接,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发科学拓展实验课程。进行科学拓展试验课程时,应该清楚以下几点:

(1)拓展课的选材相对应该比较简单,材料易得,与学生的生活能息息相关,实验现象比较容易被观察。

(2)教学课堂会与平时的稍有些区别,是没有依靠教学书为依据,需要老师自己去开发,但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的活动还是一样的。

(3)实际的意义可能会大于教学的意义。通过进行科学拓展试验,学生会从自己的身边发现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这也就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地体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启示与思考

通过学生需求分析认为,拓展型实验类的选修课程较受学生欢迎,故开设科学拓展实验课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目标是建立在基础型课程目标基础上,符合设计拓展型课程的目的;专家评价显示科学拓展实验课程已经基本成熟,可以进行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科学拓展实验课程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好评;科学拓展实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目标设置、内容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例。

目前,我校科学拓展实验课程还在继续实施之中,我们将总结经验,针对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索:

如对科学拓展实验的目标效度作进一步分析;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如课程专家、家长等参与课程的建设;尝试开设其他内容或其他形式的科学校本课程;探究是否存在科学拓展课程开发的特有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究与改进,以使我们的科学拓展试验课程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