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治疗

翟奇伍香兰杨天红刘小和

翟奇伍香兰杨天红刘小和

(广东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09)

【摘要】为了提高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通过复习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的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了有关介绍。只要提高了对本症的认识,就可以避免误诊误治。

【关键词】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治疗;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4-0121-02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和肾炎等症状为临床的主要表现,其中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称腹型HSP。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由于皮疹出现延迟,容易引起误诊[1]。

1.HSP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HSP的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可能与过敏有关,其致敏原可能为食物、感染、药物、昆虫叮咬或花粉等,但在临床上致敏原常不易确定。尚未明确的感染原或过敏原,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引起机体异常免疫应答,继而产生自身抗体,可与食物或感染性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从而通过激活补体和激发炎症细胞活性,致相应组织、器官发生炎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胶原暴露,可促使血小板的黏附和活化,血小板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

2.HSP的临床表现

HSP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分为皮肤型、腹型、肾型、关节型及混合型等,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紫癜伴腹部症状者称腹型HSP。儿童腹型HSP以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血等为主要表现。约50%的腹型HSP患儿腹部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诊断。腹痛为阵发性绞痛或胀痛,无明显腹肌紧张及固定压痛点,腹部体征与腹痛剧烈程度不平行。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检查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强阳性。胃镜下胃及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均有改变,主要表现有黏膜出血、水肿,可见弥漫性或散在的出血斑点,重者出现糜烂及大小深浅不等的溃疡,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改变最为突出,胃黏膜改变次之[2]。腹部B超检查提示节段性肠壁水肿、对称或不对称性肠壁增厚。

3.HS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HSP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临床确诊不难,主要以典型皮肤紫癜为特征,而没有特定的实验室诊断标准。若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伴发症状先于紫癜,诊断往往困难或误诊。虽然典型皮疹为确诊金标准,但以下线索亦有助于腹型HSP的诊断:胃肠道症状重而体征偏轻,腹部无固定压痛点及肌紧张;部分病人同时存在关节或肾脏受累;虽经内镜诊断为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但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无明显疗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胃镜活检有典型的HSP血管炎病理改变。胃镜检查是诊断儿童腹型HSP很好的辅助手段,尤其是在典型皮疹出现之前,高度怀疑腹型HSP时,应首选胃镜检查。腹型HSP由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特别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皮肤紫癜出现前诊断十分困难,易误诊为“外科急腹症”,与阑尾炎、肠套叠、胰腺炎、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难以鉴别,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反复检查,如有手术指征,应及时剖腹探查。

4.HSP的治疗

HSP的病因尚未明了,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治疗。一是避免接触可疑的过敏原,并针对过敏因素进行有效的脱敏治疗。二是抗过敏治疗,如抗组胺药物。三是应用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及脆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钙剂等。四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抗过敏及减轻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迅速减轻腹痛及胃肠道出血症状。五是对有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5.讨论

腹型HSP是HSP中的常见类型,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轻重悬殊,易导致临床误诊。儿童腹型HSP常有以下临床特点[3]: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自觉症状明显多为绞痛,剧烈难忍,但腹部体征轻微,仅有轻度压痛而无肌紧张或固定压痛点;腹痛易反复发作,进食量或质稍有不当均可致腹痛的反复或加重,皮肤紫癜可出现在腹痛的前、中、后,特别当出现在腹痛之后时,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应注意全面仔细的查体,发现细小的少量皮肤紫癜,具有确诊的意义。在典型皮疹出现之前,患儿存在腹痛,无法通过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确诊本病时,可行胃镜检查,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很大帮助,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激素是治疗腹型HSP的有效药物,短期足量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病情,缩短疗程。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观察到仅使用抗组胺药和质子泵抑制剂不能有效改善腹型HSP的腹痛和消化道出血,加用糖皮质激素后腹痛明显缓解,消化道出血迅速停止。所以腹型HSP确诊后应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690.

[2]周永新,周炯英.以腹痛起病的儿童过敏性紫癜22例临床分析——附22例电子胃镜报告[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7):153.

[3]方润婷等,儿童过敏性紫癜98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