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王宏伟

临沂天元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因此,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必须根据国家的标准规范和实际施工设计要求对它的全方面来进行非常严格的检验,避免和消除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本文针对如何保障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进行了探讨,明确其质量要求,从而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规模也随之日益扩大。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最为基础的材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根据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对其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1],并对其是否合格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免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中。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的主要成分

1、水泥

水泥作为混凝土最主要的凝胶材料[2],水泥的耐久性、强度等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选用水泥时必须考虑到水泥强度等级,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水泥早期和后期强度发展的规律,以及使用环境中水泥的稳定性和各种水泥的其它特殊性能。

2、集料

集料的主要作用:(1)骨架增强作用;(2)稳定体积作用;(3)调整混凝土密度作用;(4)控制混凝土温度变化作用;(5)降低成本作用。根据粒径的不同,集料又划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细骨料指的是粒径在0.15-4.75mm之间的岩石颗粒,有人工砂、天然砂两大类。粗骨料指的是粒径在4.75mm以上的岩石颗粒,具有碎石、卵石两大类。在砂石用量一定的情况下,砂的粗细决定着水泥用量的多少,并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3]。此外,砂石具有良好的级配时,既能减少水泥的额用量,又能够使混凝土更加密实,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3、粉煤灰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活性掺合料,不仅能够节省水泥、减小成本、节约资源,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比如提高抗渗性、抗硫酸盐性能、强度,减小水化放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抑制碱骨料反应等等,进而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4]。

4、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者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同时还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它已经成为优质混凝土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三、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

1、水泥

首先,我们要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耐久性指标、混凝土设计标号、施工条件等来确定水泥的等级和品种。其次,应优先选择产品质量稳定的大厂购买水泥。对于水泥的存放应严格做好防潮处理,对于袋装水泥应严格按照厂家、品种、规格、批次分别存放,避免因误用、错用造成质量事故。在水泥进场验收时,首先应检查出场材质单和出厂合格证,确定符合要求后,现场取样、卸车、填写标示牌。水泥进场时要按照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强度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为一检验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根据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取样,袋装水泥取样时,应在袋装水泥料场进行取样,随机从不少于20个水泥袋中取等量样品,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合后,至少称取12kg作为送检样品;散袋水泥取样时,随机从不少于3个罐车中取等量水泥混合均匀后,至少称取12kg作为送检样品,检测不合格的水泥应清场处理,严禁未检先用。施工部位有强度等级要求、承重结构的水泥,或者出厂已经超过3个月的水泥,在应用前应进行复检,并提交检测报告。

2、砂

砂作为混凝土的细集料,对混凝土的性能中起着关键作用。通常情况下,将处于II区级配的砂视为中砂,该区的砂粗细适中,级配较好,宜优先选用;I区的砂较粗,拌制的混凝土保水性较差;III区属于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与粘聚性,但是所用水泥量较多、干缩大,容易导致微裂缝的产生,进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实际施工中,如果砂的级配不合适,可以利用人工掺配的方法进行改善,或者用筛子过滤砂,使之达到级配要求。规格相同、型号相同、生产厂家相同的砂,不大于600吨或400立方米连续采购的确定为一个检验批,每年全项指标检验一次,避免材料非常规指标发生变化影响质量。如果检验不合格,应当重新取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加倍复检;如果依然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应当按不合格处理。对于有机物含量每3个月检测一次。

3、石子

在建筑工程中,石子作为粗集料,其级配、粒径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5]。首先,要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对石子的压碎值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石子压碎值的检测需要进行三次,对比三次试样结果,取平均值作为压碎值的最终测定值。如果压碎值过大,则不得用于混凝土施工中。其次,还应当对石中含泥量、泥块含量以及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另外,还需要严格检测石子的形状,级配低且针片状较多的石子空隙较大,不利于混凝土的可泵性,并且需要大量的水泥填充,不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的经济性原则。为了节省水泥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石子的最大粒径应当尽量选大值,同时也应当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粗骨料应当具有与混凝土相适应的坚固性,所以应当对石子的坚固性进行检验;对石子的抗压强度进行检验,使其符合施工的要求;同时还要对粗骨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含水状态、骨料反应进行检验。

4、粉煤灰

粉煤灰作为混凝土最常见的掺合料,其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粉煤灰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灼烧失量、需水比例、游离CaO含量、细度和Cl-含量。同编号、同品种、同厂家的粉煤灰,每不大于200t为一个检验批,每六个月应全检一次。一般情况下,I级粉煤灰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跨度小于6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II级粉煤灰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无筋混凝土;III级粉煤灰主要用于无筋混凝土。对设计强度等级C30及以上的无筋粉煤灰混凝土,宜采用I、II级粉煤灰;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设计强度等级C30及以上的无筋混凝土的粉煤灰等级,如果经过检验论证,可以采用低一级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检验结果应当符合施工的要求,如果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应当重新取样进行全部项目的复检,根据复检结果进行判定,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要求的,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可以降级处理。

5、外加剂

建筑工程中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应该具有坍落度损失小、质量稳定、减水率高、增强效果明显以及耐久性好等特点,还要能与水泥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粘聚性。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施工条件及环境、混凝土原材料等因素确定外加剂品种的选择,严禁使用对人体具有危害、对环境具有污染的外加剂,并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结合具体工程,通过试验试配确定外加剂的最佳掺量。

6、水

拌制混凝土的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海水拌制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一般情况下,使用饮用水进行混凝土搅拌,如果施工中采用非饮用水进行搅拌,那么一定要对水进行检测,看是否符合施工要求。

四、结语

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必须要从生产中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加强对砂石、水泥以及粉煤灰等原材料质量的控制和检测,确保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景会莉.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J].科学导报,2015(17):203.

[2]王国正.浅谈如何加强道桥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6(12):187-187.

[3]刘国强.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6,(24):105-107.

[4]杨晓强.基于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技术运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5):1949.

[5]李家磊,肖红.基于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技术运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