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及对策

陈思阳

保定市环境监控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随着工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城市主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已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需要通过高效且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从而提高城市主城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笔者结合目前的社会发展以及工作经验,浅谈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及对策。

关键词: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及对策

前言

大气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素,其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而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的兴起,大气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城市主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最为严重。本文主要以城市主城区的而环境报告为依据,分析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的而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改善城市主城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1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以及污染原因

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将会增加城市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臭氧浓度。2008年,城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为96.29万辆,2012年达到了272.74万辆,增长了183.25%。预计2017年将达到656.94万辆。2012年机动车尾气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61万吨,预计到“十二五”末达到25.56万吨,累计增幅将达到140.9%,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将会给空气环境带来一定压力。目前,城市主城区设有国家认定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总体城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酸雨污染依然较为严重,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均较上一年度略有下降。与10年前相比,二氧化硫浓度和PM10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氧化氮下降幅度较小。二氧化硫从年均浓度的0.062mg/m3下降到如今的0.039mg/m3,下降率达37.1%;二氧化氮从年均浓度的0.033mg/m3下降到现在的0.029mg/m3,下降率达12.1%;PM10年均浓度从年均浓度0.12mg/m3下降到现在的0.077mg/m3,下降率达29.17%。三种主要污染中二氧化硫下降率最大。主城区的二氧化硫浓度在2011~2015年有升有降,2015年浓度最高。这是因为此期间属于经济发展较快时期,城市主城区的化工、建材、冶金、焦化等行业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此外,虽然全市推行“煤改气”工程,但还未改建的部分区域和城市郊区居民生活依然使用煤炭,使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1]。到2016年二氧化硫浓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在2016年,全省加大了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实行污染物排放达标考核制度,考核的重点企业由88家调整到105家。重点对城市主城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能源有限责任公司70万t/a焦化工程等企业进行现场排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并继续大力推行“煤改气”工程,截至2016年累计完成锅炉煤改气1486台4374蒸t;建成烟尘控制区总面积33.33km2,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7.53%,经燃煤所释放的二氧化硫逐渐减少。

2改善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对策

2.1增加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有价资源,它和能源、矿产、森林、土地等资源一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性资源[2]。为了有效地管理这种资源,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管理和技术的手段有效增加城市的环境容量。为此,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环境职能管理部门应通过经济杠杆来调控区域环境容量的合理分配,并对超容量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大监控力度,推行容量和总量双重控制措施。

2.2酸雨的防治方法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我国的酸雨区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30%,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控制酸雨污染的最根本途径是控制二氧化硫和NOX的排放。我国的酸雨特点主要是酸沉降中的硫酸型,因此最主要的控制酸雨的举措就是要控制硫沉降量。为此,要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提升煤的高效燃烧技艺;加强烟气脱硫处理,积极发展洁净能源;发动社会力量,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举措。

2.3加强对机动车等流动污染源的管理

强化管理程序,将车辆管理、尾气管理和道路管理三者密切结合。要限制那些耗油量大、污染重的车辆上路。尽快增加城市外环交通干线的建设,减少城区的车流量,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好机动车尾气的检测和治理工作。

2.4加大环境监督力度

政府要加大对环境监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环境监测的科技含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大气预警监测网络。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环境监测和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此外,要充分运用社会力量来加大对城市环境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全方位监督,完善由政府、市场、技术、公众共同参与下的监督体制机制建设。

2.5可吸入颗粒物(PM10)防治措施

我国城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较为严重,来源也较为复杂,呈现出多污染源叠加的复合型污染特征[3]。一是扬尘源,如土壤风沙尘、建筑物水泥尘、道路扬尘等等;二是煤烟尘,我国煤烟尘对PM10的年均贡献在15%-30%,中小城市的贡献尤为突出,煤烟尘污染呈现明显的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煤烟尘占PM10的比例分别为5%-30%和20%-45%。为此,应该调整能源结构,加大企业先进生产工艺更新换代步伐的扶持力度,切实改善施工环境,推行“绿色工地”,加大道路洒水面积和频次,防治道路交通扬尘。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杜绝达不到标准的机动车辆上路行驶。

2.6控制建筑物污染

控制建筑扬尘,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采用机械清扫,防止因人工清扫造成的道路尘源。此外植树造林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又一战略措施。因此,提高地面的绿化率以及在基建、道路开挖等工程中的文明施工对于减轻尘类污染有很大的作用[4]。

2.7氮氧化物(NOX)的防治措施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的防控同样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城市规划、工业布局乃至产业结构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行之有效的成功。就其产生的原因来分析,可以对那些化工厂、炼油厂等潜在氮氧化物产生量较大的企业搬离或者采取更为严格的条件对其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大烟气净化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旧车淘汰步伐,加装防污染物排放设备,提高燃料标准推广燃气机车的普及率,推广无铅汽油以替代有铅汽油;设计科学的燃烧反应器,改进现有燃烧设备;加大氮氧化物排放的监管力度等等。

总结

针对污染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的主要原因,从不同的方面加以控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大气环境,进而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提供基本保障。改善城市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有增加环境容量、防治酸雨、加强对机动车等流动污染源的管理、加大环境监督力度、防治可吸入颗粒物、控制建筑物污染、防治氮氧化物等。

参考文献

[1]肖舜,沈瑾,刘璐,姚东升,刘波,王百朋.西安世园会园区大气环境质量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J].干旱气象,2012,30(01):1-7.

[2]许荣.“十一五”期间盖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32(03):69-71.

[3]卓倩,杨文卿,钱庆荣,陈庆华,张江山.层次分析法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1):60-65.

[4]马民涛,韩昀峰,宋凌艳.上海市近年来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J].四川环境,2010,29(02):6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