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杨利

黄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如今,社会制度越来越完善,我国公民参与政府政策制定的热情明显高涨很多,城市规划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各地政府非常支持公民参与到城乡规划中,从而更好地规范城乡规划,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温馨宜人的活动空间。在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益,不断健全公众参政议政制度,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地参与到城乡规划中,确保城乡规划透明化和民主化。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路径

前言:在社会经济平稳运行下,城市化发展理念为城乡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进而使城乡建设工程向着高速发展模式前进。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引入政策理念,科学建设和管理城乡,同时搜集和分析公众意见,这样更有利于合理构建城乡规划,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重要意义

1.1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由于城乡规划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城乡规划不仅是政府主导进行的,而且更需要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在城乡规划规程中,公众可以享受与政府部门平等对话的权利,从而制衡各方利益,只有这样,制定出城乡规划方案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得到大家大力支持。由此可见,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可以保证城市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公众利益。

1.2不断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我国城乡规划政策,很少听取各方意见,由此我们不难推断,其中必然存在很多不足。如今,城市规划建设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而且还包括交通和环境等。在城乡规划政策制定期间,不仅要征得各领域的建议,而且还要认真听取各部门意见,进而集结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制定城乡规划政策,既可以大大降低城乡规划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又可以大大提升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1.3提高政策的法制化

目前,我国民主化进程越来越快,公众拥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城乡规划咨询、论证以及决策中,充分展示了公民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实行民主政策的最佳途径。所以,需要完善的法律来切实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确保公民行使自己权利时,有法可依,防止政府管理者独裁专断,防止受政府规划决策束缚。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可以大大促成广大群众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达成共识,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

2.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现状

目前为止,我国城乡规划大都是由地方政府独立完成,公众很少能够了解到城市规划内容。而随着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政府针对城乡规划,加大了宣传力度,充分调动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积极性,经过多年实践,地方政府累积了大量相关经验。然而,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工作仍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认识不足

受传统思想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城市管理者都片面的认为城乡规划必须都政府部门出现完成,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他们独有的权利,把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与遵守工作纪律对立起来,往往担忧广大群众知道过多信息会给城乡规划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或者盲目认为公众缺少城乡规划专业知识,对城乡规划工作毫无帮助。此外,很多群众也错误地认为城乡规划只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很少关心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等。作为城市的主人,广大居民一定要积极配合政府推进相关工作,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规划城乡工作,冲出传统观念的牢笼。

2.2法律保障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并给予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权力和职责,充分彰显了国家尊重公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充分体现了宪法民主,此法规重点规范了城乡规划行为,然而,没有细致地规定城乡规划工作的管控和监督范围,举个简单例子,公众怎么样才能参与到城乡规划中,以及参与的具体工作范围和深度。因此,截止到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针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新规定需要具体细化城乡规划公众参与评价标准、监督保障机制规范等众多方面。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效率的提升,从而更好地规范政府和公众行为。

3.城乡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路径

3.1努力打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社会环境

广大群众参与城乡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过程,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关系重大。在我国,必须先开展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教育,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全面城乡规划意识。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需要正确引导公众学习城乡规划学科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城乡规划价值,让公众深刻意识到规划的实质,同时为公众积极参与城乡规划创造有利条件,并采用多样化的规划宣传模式,通过电视节目和互联网等众多形式,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管理的内容、范围和技术要求,使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城乡规划。同时,还可以邀请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城乡规划的论证座谈会、展示会等,诚聘公民担任城乡规划监督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城乡规划展览馆。此外,城乡规划人员还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这样更有利于沟通各级政府和团队等。具体实施过程中,一部分规划人员往往过于看重物质规划和图形外形设计,而忽视了规划的社会经济属性,从而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规划人员要充分利用城乡社会学、规划学以及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知识,要广泛吸引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量,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城乡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不断健全公众参与下的城乡规划机制

在城市进程不断推进下,政府和城乡建设部分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设计的优化,同时提供更多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渠道,公众在城乡规划参与期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手机、邮件等电子信息手段,发表相关意见。政府则需要不断健全公众参与途径,有效维护信息资料,切实保障城乡规划机制的健全。首先,通过设计网络平台,公开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同时,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热情。其次,政府部门还需要及时发布和公开城乡规划管理基本信息,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城乡规划管理进度。最后,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建立公众接待窗口,通过面对面的意见获取,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及时反馈意见,不断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热度。

3.3全面考量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凡事都要一分为二,有利有弊,政府主管部门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无限制满足公众要求,要做到平衡利弊,要维持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适度平衡状态,确保各种利益主体能够对自身现有利益和未来预期存在一定影响的城乡规划决策发表意见,从而以充分实现城乡规划行为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进步发展下,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在以人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建设发展,所以,通过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可以使公众充分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从而保证城市建设的民主化和和谐化。因此,在当前城市规划中,应不断健全优化相关制度管理机制,扩大公众参与平台渠道,推动城市进程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留国.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模式,动力与保障[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6-80.

[2]陈国芳.服务型政府法治化的基本理念[J].湖南社会科学,2011,(6):59-62.

[3]徐亚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必要性及实现途径分析[J].江西建材,2014,24:21-22.

[4]常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4,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