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李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李龙

李龙

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加上国家对河道治理整治力度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然而,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河道整治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水利工程河道整治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的河道整治效果,更好地促进生态水资源的利用,是水利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针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管理;生态水利;应用

1.生态水利的相关概述

生态水资源是在维护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水资源。它是科学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方法。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生态水利工程具有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充足的资金可以为生态水利工程提供良好的保护,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为生态水利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原始阶段到现阶段,生态水资源可以看作是水资源利用的一种方法或途径。生态水本身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一致性,遵循社会和经济资源效益公平的原则。其开发利用是在人、环境、经济、资源协调的条件下进行的,以满足人的用水需求。生态水资源开发利用遵循生态经济学的原则,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从宏观上看,生态水资源的研究对象是生态与水资源的关系。提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和自我恢复的前提。与传统水资源相比,生态水资源认为生态系统的要素是人和水体,自然和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必须成为关注的焦点。生态水利的建设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优化水生态系统,进而促进生态水利设计,施工,运行的运行机制。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力度,但是在具体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河道淤积现象尚未得到有效缓解。随着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对河流的破坏作用越来越严重。目前,由于施工能力有限,河道两岸无新增护岸,防洪能力远未达到设计标准。此外,该河多年来一直受到强风等灾害的影响,导致不同程度的洼地和崩塌。此外,由于护岸工程建设不足,绿化能力不足,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长期超负荷运行,泥沙增多,淤积速度加快,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河道的整体防洪排涝功能;(2)河道整治和水利工程建设不科学。目前,水利工程河道整治中,对河道防洪能力建设的重视过多,改变了河道的固有形式,在船舶运输压力的影响下,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站场,使河道水面不断被占用,河道自然形态遭到破坏,不利于充分发挥综合治理和维护功能;(3)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使河道严重。严重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周围居民对河流保护意识的淡薄,各种工业垃圾和废水排入河流,使河水严重恶化,破坏了河流固有的生态平衡,河水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高。更严重的是。旧环境未得到改善,新的环境污染已受到侵蚀,对河流水质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4)河道整治实行多层次管理,责任不明确。综合河道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的情况。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责任上存在漏洞。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逃避责任等情况,影响河道管理效率。另外,河流治理过程中排放的污水较多,对河流环境造成了破坏,但相应的监督处罚机制不完善,很多事情无人看管,不想管理。这些因素,如责任不清、分工不清、处罚监督不到位、政策不完善等,极大地制约了河流管理的效率,造成了许多长期未解决的河流污染和破坏问题。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具体方法

3.1争取必要经费支持

首先,应当使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工程,注重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建设的综合角度出发提高政府对河道治理的重视力度。其次,当前河道治理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河道治理经费数量总体有限,财政划拨治理河道经费还要建立逐年增长的机制。

3.2提高河道治理水平

河道整治工程是一项科学、复杂、系统的工程。为了提高河道整治的有效性,应完善河道整治工程体系,创新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方法,注重长期河道整治工程体系的形成,在促进多部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河道整治的目标。理化。建立河道整治工程队伍,与河道管理人员协调,分析河道整治工作的具体任务,明确具体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在优化建立奖惩制度的基础上,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河道整治的有效性,避免了对河道整治责任的混淆,多重管理问题,全面开展河道整治工作。

3.3制定河道治理规划

提高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有效性,应当全面加强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提高河道治理工程的审计水平,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水程河道治理工程,在河道工程施工前应当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评估,通过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水利河道工程对环境的破坏,切实减少对原有河道、沟渠等造成的破坏性冲击问题,在河道工程设计工作时还要对历史水系情况进行分析。

3.4加强科学技术投入

首先,从河道整治的总体情况出发,研究推进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方法,根据河道的总体功能和景观需要,充分利用生态管理技术。二是充分发挥生态水利工程的价值,在保证河道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对河道周边景观和环境的综合治理,提高河道水平回用的效果。三是充分发挥生物链的功能,注重通过绿色种植提高河流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净化能力,实现人文、水利、景观、河流的有机协调,创造人文与自然共存的良好环境。第四,充分发挥电子信息和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价值,全面收集河道整治工程的资料,有效分析河道整治情况,达到改善河道整治的综合目标。

4.生态水利的应用

4.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构建水生植被

构建水生植被就是还原水域的原生态,所以在进行治理时就可以采用人工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法,选取对象包括睡莲、苦草、金鱼藻、黑藻、范草等水生植物,它们都具有改变水质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对水中的氮、磷、钾的吸收,降低水中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此来净化水质,达到保护水资源的效果。

4.2生态河堤的建设

生态堤的施工应采用人工护岸。当水与空气相互调节时,堤防应转变为生态堤防。在河堤建设中,必须科学布置河道,即考虑河道中心线,并以此为前提,考虑河道形状、水体势能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然后设计。例如,在设计河流形状时,应考虑到河流的流量、河流宽度和轴线的控制线,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为河流的配置预留可变的空间。在河流两岸的设计中,有必要设计一些浅滩,目的是增加视觉的广度,扩大河流浅水区的空间,为水生植物提供栖息地,改进食物链的方法,改变生物链。

5.结论

随着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水环境领域,河流生态系统与水利工程之间的问题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河流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基本需求。生态水资源建设的出现,不仅代表着我国水资源技术的进步,而且为解决现代河流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方法。最近几年,在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工程被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它所涉及的生态范围和剩下的问题也是相当广泛的。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应用的论述。

参考文献

[1]路小宝.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经济市场,2017(07):49-50.

[2]吴艳东.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及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246-247.

[3]陈奎,王中斌.试论现代河道治理中生态水利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23):294-295.

[4]兰彬.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246.

[5]解苗苗,郭丰鑫.生态水利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实践探究[J].科技风,2018(0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