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石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石磊

石磊

——由《伯牙绝弦》浅谈小学文言文应该怎么教

石磊山东省济南汇才学校250031

文言文是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它历久不变,行文简练,寓理其中,意义深远。在小学高段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如同在孩子面前铺就一条通道,引导他们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文化的精髓,凝聚深厚的民族情感,走进未来。要教好文言文,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遇到的困难一定很多。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就会因文言文的生涩难懂而失去兴趣。因此,在学生接触文言文之前,我会先简要介绍一点文言文特点和学习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文言文提供动力。可告诉学生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些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例如:课本中的“响遏行云”、“竭泽而渔”……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由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接触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另外,学习文言文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叶圣陶先生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例如:学习《伯牙绝弦》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了“伯牙拜师”的故事,情节起伏,集中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让学生参与讨论了“伯牙应不应该破琴绝弦”的问题,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泼,学习效果很好。如果一开始就生硬地要求学生会读、会背、会理解,那会扼杀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感受到的只会是文言文的枯燥和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会太好。

文言文学习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借助朗读、表情、动作等外在摹拟,使其情境具体、意境形象,可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领会文言文。在学习《伯牙绝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子期的悲愤之情,我通过补充视频资料,让学生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除此之外,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艺术魅力,此时,我播放了一段合成的古琴曲,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伯牙心境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艺术的魅力!

二、反复诵读,以读激情

能够有感情地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郭沫若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小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对词语、句式了解甚少,朗读上会很困难。因此就要求教师要范读,不仅要范读,关键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领读,并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使学生读有榜样、读有方法。学生朗诵古诗不仅要读熟,还要能够读出韵律,读出情感,入情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的情感也会得到抒发。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琅琅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诵读中,学生所能够领悟到的文本意义,丝毫不会逊色于单纯文字分析时所能够获得的信息。

三、指导学生自学,倡导现代学习方式

学习文言文提倡一个悟性。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而且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因此指导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不能逐词逐句讲解、一字一译而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淡化甚至不需要讲古汉语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要求,并尊重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特的方法,引导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如古汉语词典、教参、文中注释等自学,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和点拨。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的前一天,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自主学习单”,鼓励学生先自学,如实填写“自主学习单”。讲课之前,我将“自主学习单”收齐之后一一阅读,大概了解了学生对于这一课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这一情况,将我之前准备好的教学案加以微调,学生会的少讲、不讲,学生不会的多讲、细讲。对于学生自学的结果,我都给予了鼓励和正确的评价。

四、扩展延伸,营造文化氛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一篇文言文后,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向学生推荐其它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课外阅读。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这种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在这种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教学《伯牙绝弦》一文时,对伯牙子期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到今,《列子·汤问》、《吕氏春秋》和唐诗中均有记载,我根据学生现在的年龄特点、阅历等,给学生推荐了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告诉学生《警世通言》的第一卷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推荐同学们课下读一读这本书。之后,我们又组织了一次《警世通言》的读书交流会。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接触到文言文、读起文言文、爱上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