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观察

沈佳崔莉何云霞

沈佳崔莉何云霞

(常州市中医院十五病区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对比两组复发率的时候发现对照组患者复发率相对较高,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时候,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预防心理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5-0179-02

冠心病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均相对较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腔中央疼痛。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发心力衰竭等多种症状,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为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提供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文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探讨心理护理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统计学原理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其中男48例,女34例,患者年龄为35~80岁,平均年龄为(56.9±9.7)岁。所有患者中心绞痛36例、心肌梗死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5例。本次研究活动均在患者知情且同意的基础上展开。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症状等基础信息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分组情况,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化的药物治疗方法,即给予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降血脂药等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模式。即(1)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临床实践表明,冠心病患者会受到个人经历、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对疾病产生不同的认识。针对这一点,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时候,需要以患者角度出发,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理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基本情况,促使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临床诊疗[2]。告知患者家属用亲情关心患者,鼓励患者,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将患者不正确的思维观念纠正过来。护理人员在实行认知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松弛训练与阻断方法来增强患者对该种疾病的认识。(2)疏导性护理干预。冠心病病情相对比较复杂,反复性较强,同时患者病情不稳定,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正是基于此,患者非常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悲观、绝望等,这种负性情绪的出现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患者康复速度。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就应当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行具有针对性地疏导,促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转移患者注意力,促使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都能够放松。鼓励患者与其他人多沟通交流,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以达到内心健康的状态。(3)支持性护理。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将患者治疗情况告知患者与家属,同时告诉患者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与饮食调理等情况,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多沟通交流。倾听患者感受,促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继而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诊治与护理。(4)睡眠护理干预。在患者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保证睡眠质量。在患者睡眠获得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够促进其康复。但如果患者睡眠存在障碍的时候,就可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3]。如让患者在睡眠中保持舒适体位,听一些舒缓和轻松的音乐。在患者睡眠障碍非常严重的情况,护理人员可在遵医嘱的铅矿下给予一定量的安眠药。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χ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对比两组复发率的时候发现对照组患者复发率相对较高,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在医学模式不断改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护理模式也发生很大变化。在此期间,人们对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3]。冠心病病情的特殊性、经济负担以及对病情缺乏准确认识,致使患者治疗期间非常容易焦虑、抑郁等多种负性情绪,且这种负性情绪很明显的高于其他病症。为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复发率,在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心理护理服务,对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时候,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预防心理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丽.护理干预对提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2015,26(16):257-257.

[2]李翠梅,彭剑芳,霍红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刊,2012,14(32):231-232.

[3]秦素霞,王恒,舒正菊等.循证护理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3(6):36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