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分析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调查分析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现状及对策

李杰

李杰

邹城市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山东济宁273500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现状及对策;方法:调查统计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16850张中药饮片处方,经中药师认真核对发现135张差错处方,对差错处方进行分析归类;结果:分析差错处方发现调配差错的主要类型有:错配、漏配、多配、划价出错、药物规格出错及其它等类别。其中漏配差错有70张,占总差错比例最高,占比为51.1%,错配(26张)张19%,多配(19张)占14%,划价出错(8张)占5.9%,药物规格出错(11张)占8%,其它(3张)占2%,各差错类型间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的主要因素有人为、处方及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其相应预防措施主要有规范调剂操作和处方书写,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教育。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

中药饮片处方是中医医师对病人辩证施治后,经慎重考虑对病人开具的治疗疾病用药的文件,该文件不仅具有经济、技术意义,还具有法律意义。药品调配主要包括审方、配药和发药过程,是药剂科的重要工作内容。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对中药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用药都有直接影响。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的中药饮片调配处方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其差错的成因,进而对相应措施进行探讨,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统计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16850张中药饮片处方,经过中药师仔细分析核对,发现调剂差错处方136张,调剂差错136次。

1.2方法

收集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16850张中药饮片处方,通过对16850张中药饮片处方中的错配、漏配、多配、划价出错、药物规格出错及其它等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数据均用百分数表示,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差错的类型分布情况发现,漏配差错次数占总差错次数的比例为51.1%,所占比例最高,与其它差错类型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错配,占比为19%。具体差错次数分布情况见下表1.

表1.差错类型分布情况

注:与其它差错类型相比,*P<0.05.

3.讨论

3.1差错成因分析

3.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药剂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态度不认真,专业知识缺乏,业务能力低等因素所致,这些因素能够给处方调配工作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1]。如果中药饮片调剂组方调配不够准确,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造成不良反应,药剂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松懈,未能依照处方调配药物,常出现错配、多配和漏配的现象,此类差错是中药饮片调配中的常见错误。有些药剂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工作中对中药饮片不能正确识别,也会造成调配差错。本研究中,出现漏配70次,占总差错的51.1%,错配26次,占19%,多配19次,占14%,三项差错占总差错的84.1%。

3.1.2处方因素

首先是炮制规格未标注或标注不详。有的医师对中药的了解较少,炮制加工中药的观念不强,或对中药性质认识不足,处方中通常不能正确标注中药炮制规格,若此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较多,则调配中很容易出现调配差错[2]。其次是脚注方面。处方中通常在某种药品下脚旁进行解释,内容是对该药的煎煮、炮制及服用要求[3]等。①煎服要求:甲壳类、矿石类等质地较硬和毒性强的饮片应标注为先煎;②对易于挥发、芳香类和加热后容易分解有效成分的中药饮片应标注为“后下”,质地较轻易浮的应标注为“包煎”,贵重药材应标注为另外煎后取汁兑入药液,胶状药应标注为“烊化”后兑入药汁;③处方中使用的鲜药应标记为生药,像艾叶、生地黄等药;④对于需要临时用鲜药进行炮制的应标明炮制方法。再次是标注的剂量不明确。处方中对用药剂量的标注不明确,能给药剂调配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调剂工作人员给药不够标准,使用剂量较为随意,剂量过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于无毒性药物任意加大剂量则增加了病人的负担,也浪费中药饮片资源,剂量过大主要成因是:配药重复、调配用具不够精确,有些调剂药师不能很好的使用和把握,也有些调剂师应用姑凉法代替称量;也有临床医生认为药材质量不够好,故意增加剂量。最后是处方书写问题。处方书写字体潦草,药剂工作人员只能凭印象进行调配,进而造成差错。

3.1.3其它因素

其它因素主要是药品摆放及处方调剂操作不规范等。药品摆放方面:炮制后中药饮片的外形、颜色较为相似,难以辨别,若果摆放不够规范或不仔细鉴别,很容易导致调配差错;还有些药的药名相近,像吴茱萸同山茱萸、夏至草同夏枯草、土贝母同贝母等,这些药物比较容易发生差错,影响治疗效果,应在其功效和性味方面进行鉴别管[4]理。处方调剂不规范:中药调剂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对药师的要求较高,由于调剂工作量大和医院人手短缺,通常是审方、配药、核对及发药均有一人负责完成,此调剂流程增大出现差错的几率。

3.2防范措施

3.2.1规范调剂操作

严格规范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流程,建立操作标准,调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调配。同时对药品进行合理科学地摆放,以方便药品调剂,且实行两人核发制度,以减少差错的发生。严格执行工作职责制和各项规章,实行调配处方调剂人签字并对处方进行定期抽查。把考核、绩效分配、晋升等同调配差错挂钩,以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和调动调剂师的积极性。

3.2.2强化教育培训

对中药调剂师自身素养、职业能力和工作的良好习惯进行强化培养,以增强其责任心。按照中药饮片调剂的状况,对调剂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像业务交流、药品鉴别等,同时,应对中药饮片调配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掌握和提高中药类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对其进行定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药剂调配人员应牢记工作调配程序和职责,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审核处方的能力。

3.2.3处方书写规范化

对临床医生进行规范书写处方的培训,严格要求医生认真书规范地书写处方。处方中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用药剂量、服用方法以及规格等都需要进行明确的标注,并对其进行规范化书写,管理部门应对处方书写的规范化进行定期抽查,对书写不规范的医生进行惩罚,坚决杜绝由于处方未规范书写而造成调配差错。

总之,中药饮片调剂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调配质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用药安全,中药饮片调剂的安全准确能够协调医患关系,缓和医患矛盾。为此,应规范调剂操作和处方书写,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教育;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调配工作,增强药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药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以减少中药饮片调配差错,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参考文献:

[1]刘银彬.中药饮片调剂过程中调配环节差错的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6(27):28-29.

[2]王陶丽,刘玉芹,刘灿坤.中药小包装饮片调剂操作流程规范化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04(16):135-137.

[3]钟燕珠,雷旭.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配给付规范化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99-101.

[4]陈平,梁锦芬.中药调剂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