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洛他唑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西洛他唑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热阳古丽.沙塔尔1古力扎尔.库尔班2

热阳古丽.沙塔尔1古力扎尔.库尔班2(1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新疆库尔勒841000)(2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新疆库尔勒841000)

【中图分析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5085(2012)31-0127-02

【摘要】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的基础治疗为:胰岛素强化治疗及甲钴胺注射液1000ug、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Ml分别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西洛他唑100Mg。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传统的甲钴胺联合扩血管药物更有效。

【关键词】西洛他唑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常用治疗药物如甲钴胺、丹参、丹红、血塞通等效果不甚理想。西洛他唑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我们自2009年12月~2011年l2月应用西洛他唑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PN病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WHO1999年的标准,DPN诊断符合[1]:①有糖尿病。②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肢体麻木、针刺样、烧灼样疼痛,肌萎缩无力,感觉减退、异常,腱反射减弱。③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障碍。④排除其它神经病变。且除外以下几种情况:①严重肝、肾、心脏病变。②无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性疾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5±4.0)岁,糖尿病病程6~20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5土4.2)岁,糖尿病病程5~20年。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合理运动及胰岛索强化治疗,血糖控制达标(空腹血糖<7.5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后,给予甲钴胺注射液1000ug、丹参川穹嗪注射液10Ml分别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西洛他唑片50Mg,每日2次口服,共4周。

1.3观察项目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血脂、血压以及肌电图检查,测定患者肢体的腓总神经的运动忙导速度(SNCV)和感觉传导速度(MNCV)以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疗效判断[2]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5M/s以上或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恢复正常,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小于5M/s。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明显好转,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治疗组的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O.01),对照组的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在治疗后也有提高(P<O.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是有效的;而两组治疗后的MNCV和SNCV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8%(30/3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16/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3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肝肾功能、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头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3讨论

长期慢性高血糖是DPN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糖相关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神经缺血、缺氧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重要因素,凝血和血小板激活的程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与微血管病和神经病变相关。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内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管腔变窄,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增高,神经滋养血管易被堵塞,导致血流障碍,造成微血管病损,影响供应神经所必需的营养和氧气,发生神经营养障碍和变性,进而导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加重。

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含有一个活性甲基,它能促进核酸、蛋白质和卵磷脂合成,刺激雪旺氏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轴索的再生,修复损伤的神经,从而提高神经的传导速度。西洛他唑及其代谢产物是环磷酸腺昔(cAMP)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PDE活性而减少cAMP的降解,从而升高血小板和血管内cAMP水平,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西洛他唑能有效改善微循环,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微循环灌注,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改善神经组织功能。另外Okuda等研究发现西洛他唑能增加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流量,且能增加神经细胞内CAMP的含量,提高Na+-K+-ATP酶活性,进而增加神经内膜的血流量,改善神经营养和轴浆运输,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震动域值,改善自觉症状。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优予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联合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局部症状,较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4结论

西洛他唑联台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传统的甲钴胺注射液联合扩血管药物更有效,副作用小,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全,范华迪,王文秋.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钳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4):365-366.

[2]吕爱玲,阮爱兵.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33例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4,19(8):45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