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语境阅读享受诗意语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再现语境阅读享受诗意语文

张秀

张秀(瑞安市莘塍东新学校,浙江温州325200)

阅读离不开语境,语境是语言构成的言说环境。在文本中,体现为上下文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的独特的表达生态,它由具体话语构成,但反过来可以赋予具体话语新的生机或者特定内涵。作家在写作时,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一定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某一言语内容,是语境决定言语,先有语境,再有作品。但读者在阅读时,则是一个“逆”的过程,是透过言语形式寻找言语内涵,感受语言环境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言语到语境,透过言语寻找语境、感受语境的过程”。“语境再现式阅读”是一个将语言复原、转化、内化、储存的过程,并能强化、活化、深化、优化阅读过程,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语境再现式阅读,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由内容情感与语言表达结合而成的内在的实质性整体。理解是阅读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借助注释、工具书、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回味语言,并与现实生活取得恰当及时的联系,为成像做好准备。比如,《三峡》中的地貌描写有这样一段话:“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里面的重点词“略无”“阙”“自非”,应理解为“毫无”“缺”“如果不是”;重点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则为“重叠岩嶂”、“隐蔽天日”。在分析理解重点词句之后,学生对三峡地貌便有了基本的理解。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首先要靠直觉思维去从整体上与课文的诸因素发生感性的、自然的、直接的关系,这只是初步感知言语材料,直觉大意。在这个过程中,言语诉诸听觉,会产生音声感。谐音押韵,平仄交错、工整的排偶句,错落的整散句,也都会使读者感到悦耳。文字诉诸视觉,会产生形体感。溢于言表的形象,蕴于字里的逻辑,整齐排列或杂然相陈的句群,星罗棋布的标点,都会使读者感到悦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用笔划出他们的初感点。开始,学生的初感点可能相当分散,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初感,允许他们初感中的分歧以及偏误,并应巧妙地把这些分歧和偏误作为教学训练的切入点,引导他们在后续步骤中进一步思考。

二、感情诵读,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所发现或捕捉到的整体感知还处于阅读的初级阶段。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言语材料的特点,在学生已初步感知言语的听觉和视觉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品读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言语材料的特点入手,结合语意和语境,广泛联系,合理想象,准确、深刻、丰富地领会言语的语体特征;引导学生从言语特征探索作者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又从言语表意规律反观透视作者运用语言的特征。

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言语材料的特点,在这一阶段应主要采取“移易—比较”、揣摩、评点的方法。文本中的言语都是经过作者反复斟酌的,其词语的使用、句子的组织、句群的逻辑、修辞的意境,都已经具有了某种“无可移易”的特点,甚至成为千古名句。因此,训练学生品味言语,就要通过“有意移易”的方法,在比较中使他们切实领悟到这“无可移易”的道理。“移易—比较”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删、移、换四个字。学生可增一词语读读看,删一词语读读看,变换词语读读看,变个句型读读看,等等。总之,在品读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自己去找到那些生动传神的字眼,更要恰当地引导他们去体味、思考字眼的巧妙之处。

三、想象描绘,表现语言

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提炼语言。经过大脑加工过的语言,结合生活实际的理解,已初步形成模糊画面,读者经过联想、想象,在初读理解的基础上,将画面雏形进行修改、整理,形成立体画面。例如,对《闲情记趣》中由“夏蚊”而联想到的“青云白鹤观”一景的描述,笔者引导学生抓动词、做动作形成立体画面:“蚊”嗡嗡嗡地响,如打雷一般,像一群群仙鹤在空中飞舞(学生做飞舞状);慢慢的用烟朝它喷去,它在烟中呜叫着飞动。(学生闭眼想象)。于是在表演课本剧的同时,学生进行了书面语言的立体化,加强了书面语言的理解。

学生大脑成像后,对语言已有了较深的理解,这时笔者便请学生抛开书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自主地将大脑中形成的画面描绘出来。爱好绘画的学生可以绘于纸上。对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学生是这样口头描绘的:“哇!这儿不是人间仙境吗?碧绿的潭水,洁白的浪花,时不时飞溅到你的脸上,凉凉的,舒服极了!清澈的潭水里,倒影着山、树、草木的影子,随风飘荡,美丽极了。抬头看,高高的岩石缝里,生长着古老的、奇特的柏树,泉水如悬挂在半空,瀑布飞流直下,在山涧中回荡……”如此精美的语言描述中,说明学生已经进入了文章情境,并且进行了创造性改编,再现了情境。

总之,语境再现式阅读不仅可以在“成像”“描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语境再现式阅读教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汉语言教学,也契合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理念,值得我们继续探索,让所有的学生在语境再现中自由享受语文的魅力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