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管班组资源管理对管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空管班组资源管理对管制的影响

毛梦

民航西南空管局塔台管制室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责任重大,由于是人在指挥飞机而不是机器,所以管制的好坏极有可能取决于管制员的个人能力、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所以必须采取恰当的班组资源管理,合理调整管制员的作息时间以保证管制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流量管理;改善方案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使得中国民航运输正在以每年20%-3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管制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管制理念的革新、新技术的应用及空域需求的增加,对管制分工越来越精细、管制工作本身,特别是在全球空管一体化进程的压力下,对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空中交通管制是一个无比神圣的职业,同时又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高风险职业。管制员作为系统的核心,支配着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对航空器的有效运行和乘客的生命安全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培养一支适应21世纪需要的、基础素质良好的空中交通管制专业人才队伍,在各高等航空院校、各空管单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班组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随着民航的大发展,空中流量的逐步增加,我国业界也认识到对于空中交通管制而言,管制员的班组资源管理对减少航空事故和事故征候非常重要。据统计,中国发生的空管不安全事件中,占29.4﹪的原因都是属于管制班组配合不当造成的。虽然这些年我国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很多理论都是借鉴国外经验和CRM(驾驶舱资源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航空技术的运用、空域限制和管制员养成和使用方式与国外不同,并且管制班组的协调沟通内容也与飞行班组不同,所以在一些工作岗位上,照搬国外和机组的管理方法并不能形成良好的管制团队,使班组资源管理的水平越来越成为制约空管和航空发展的因素。我国管制员培养模式有自己很特殊的特点,据统计,全民航共有空中交通管制员8000多名,人员结构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民航天津和柳州学校培养的调度员,数量约占2%,这些人大多数已在领导岗位或机关工作。二是在70年代,由于当时民航院校遭到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后元气还未恢复,为了解决急需,在天津组建教导队,办了几期由义务工选学调度的,数量约占20%,这部分人现在大多数担任管制中心的领导。三是占空管人员70%多的是从1979年起在天津和广汉两所学校陆续培养的本科生,目前在一线当领导和拿话筒的正是这部分人。从以上人员结构和数量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在一线的管制岗位上工作的都是从1979年后陆续培养的大专生和本科生,他们毕业后就立即充实到第一线,忙于尽快见习转正参加值班,以应付繁忙的工作,实际的工作经验略显不足,从新老交替的角度来讲,空管人员的结构有些断层的现象。

二管制员的性格因素

管制员作为普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气质、性格,而这些个性特点,决定着他的个人生活、工作等行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又是发展变化的。环境是影响个人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包括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某一职位的设立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是先有工作安排,后有个人工作的安排。管制工作更是如此,管制员是为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的,工作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工作任务单一、重复、固定,工作责任重,压力相当大。因此,从事一线管制工作的管制员,性格上趋向于高忧虑型。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管制员实行倒班工作制,在工作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以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接触面窄,很少涉及到人际间的交往,仅靠业余时间来处理人际交往;工作内容比较专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倾诉对象等原因,使得管制员在性格上趋于内向。

三班组资源优化配置

所谓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需要多少人,并且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由于人与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有着巨大的差别,有些人也许适于从事研究工作;有些人也许适于从事创新工作;而还有些人在管理岗位上能够发挥其专长,如果各取所长,对于事业的发展显见是有利的,而反之,既无法完成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即定目标,又会使得管制员不满和流失,从而降低管制员的贡献率,实质上就是管制员资源的浪费。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管制员有合理的配置。

3.1人员需求

基于我国的国情发展以及管制员的能力等因素,现阶段还不可能达到人员充足配备,但随着我国飞行流量的大发展和管制员素质的提高,必然要追求更高效的管制方式,借鉴发达国家的数字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班组人员数量。例如一个国内典型的地区空管局管制中心,一般都会或在不远的将来划分区域管制室、进近管制室和塔台管制室,值班时间一般分为早班、下午班和夜班,每个管制室一般配备四套班组,每个班组一个带班主任,一共12位带班主任。塔台管制室有放行席、监控席和地面席,夜班一般不开地面席;进近管制室一般有两个扇区,分为管制席、协调监控席,夜班合并为一个扇区;区域管制室一般早班开2个扇区,夜班开1个扇区,下午班开2到4个扇区,以3个计算,也分为管制席和协调监控席。这样,早班有11个席位,下午班有13个席位,夜班有6个席位,一共是30个席位。考虑到人员休假培训等情况,每个管制室再配备2个备份管制员,一共6个备份管制员。可见,当管制条件足够理想和管制员的能力能够达到美国的标准时,配备69个左右的管制员就可使上面那样一个地区空管局的管制中心安全有效。

3.2充分发挥班组长(带班主任)的核心作用

首先,班组长(带班主任)应该是一个班组中的理论和业务尖子,他不仅应该通过和班组中的其他人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疑点。同时要学习管理科学掌握安全理论知识(SHELL模型等),善于结合实际,把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运用在工作中,使班组人员合理搭配、合理分工。

其次,尽量减轻班组人员工作中的疲劳。管制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管制员随时保持紧张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工作状态,极易造成大脑疲劳。如果不及时休息,不仅对身体有害,也会影响工作。实验表明,一个人能集中精神的连续工作时间大约是40分钟到1小时,超过时间就会出现“走神”的现象,这其实是大脑的自动休息,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因此,一般每过1—2小时左右就要将岗位上的人员换下来休息,以便岗上人员能一直保持精力充沛。

第三,适时适地讲评,人因事引导,加强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讲评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也是班组长行使权力、监督检查的过程。对工作中的优点和出现的问题经过一个公开场合的讲评,让人人自省,引以为戒。不同的人,接受和理解能力不同,个人素质也有高有低,讲评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第四,班组长必须要“心正”,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行动影响人,以言行感召人,以身作则,提高个人修养。工作中对同志应开诚布公,有疑问直接讲出来,而且对事不对人。注意个体差异,解决好人际冲突。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挖掘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的内动力。对于工龄较长的管制员,应特别尊重,激励他们把多年从事管制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作风、好传统传授给见习管制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管制员,从价值取向方面进行激励,使他们认识到保证好飞行安全是管制员自我价值实现的最好展现。这样才能团结整个班组,同心同德,做好工作。

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一套系统的空管班组人力资源配置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提出了空管人力资源配置应遵循的原则。班组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使运行人员通过及时、有效地利用所用可利用资源,保证有效完成职责,以保证空中交通安全和有效流动,使空中交通管制中的班组合作所出现的错误达到最低,从而促进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