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毒性细菌型痢疾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儿童中毒性细菌型痢疾的护理

郭丽孙秀梅刘桂英

郭丽孙秀梅刘桂英(哈尔滨市儿童医院150010)

摘要: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该病起病急、变化快,人群普遍易感,在肠道感染症状尚未出现,仅有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时即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精心细致的护理,对于本病的抢救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本院共收治中毒性菌痢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中毒性细菌型痢疾护理

中毒性细菌型痢疾(bacillarydyseterytoxictype,简称毒痢)是急性细菌型痢疾的暴发型,临床特征为急起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而早期肠道症状可很轻或缺如。以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多见。

【临床特点】

中毒性细菌型痢疾可以一起病即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亦可在普通菌痢的基础上转化而来。临床按其主要表现分为3型:

1.休克型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唇指发绀、皮肤花纹,可伴有心功能不全、少尿或无尿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肺循环障碍时,患儿突然呼吸加深加快,呈进行性呼吸困难,直至呼吸停止,现已证实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2.脑型以缺氧脑水肿乃至脑疝为主。此型大多数患儿无肠道症状而突然起病,早期即出现嗜睡、面色苍白、反复惊厥。血压正常或稍高、很快昏迷,继之呼吸节律不整、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常因呼吸骤停而死亡。

3.混合型兼有上两型表现,病情最严重。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大便黏液脓血样,镜检有分散的红细胞,成堆脓细胞。如发现巨噬细胞更有诊断价值;为快速早期诊断,还可对粪便采用免疫检测技术,但因粪便中抗原成分非常复杂,其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尚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在夏秋季,对2~7岁小儿突然高热、伴有脑病或中毒性休克者应疑为本病,立即作粪便检查,如当时患者尚无腹泻,可用冷盐水灌肠取便,必要时重复进行。本病主要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肺炎相鉴别。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毒素作用有关。

2.组织灌流量改变

(1)惊厥:与脑微循环障碍有关。

(2)休克:与周围血管微循环障碍有关。

3.腹泻与肠内细菌感染有关。

4.有传播感染的可能与病原体排出有关。

5.焦虑与疾病危重有关。

【护理目标】

1.患儿体温在短时间内下降并保持正常。

2.患儿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流量维持正常,血压正常、抽搐停止、神志恢复。

3.患儿的大便恢复正常。

4.患儿及家属能说出饮食卫生及隔离消毒的重要性与方法,并自觉遵守、密切配合医疗工作。

5.家长能正确对待患儿的疾病,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1.高热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监测体温、综合使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甚至亚冬眠疗法,争取在短时间内将体温维持在36~37℃,防高热惊厥致脑缺氧、脑水肿加重。①物理降温:可用乙醇擦浴或温水擦浴(低于皮温2~3℃);回流灌肠(需作大便培养者,在灌肠前取大便培养),取生理盐水2000~5000ml,用较粗的肛管插入肠道内,彻底清除肠道内容物,直至肠道洗出液清洁为止,既能降温又能清除毒素;②药物降温:可用柴胡注射液或25%安乃近滴鼻;③对持续高热不退甚至惊厥不止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用氯丙嗪、异丙嗪每次各1mg/kg,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每4~6小时1次,并于头额部放置冰袋,争取在2~3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左右;④加强皮肤护理,防冻伤。

2.惊厥、呼吸衰竭的护理反复惊厥,能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易致呼吸衰竭,持续颅高压,又能加重惊厥,甚至形成脑疝。此时除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加强五官护理、防坠床外,及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配合使用呋塞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颅内压,记录好出入水量。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镇静止痉,必要时行亚冬眠疗法。用大剂量东莨菪碱,加用尼可刹米或洛贝林治疗呼吸衰竭,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

3.休克的护理患儿取平卧位、注意保温、密切监测病情。使用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等,应大剂量联合静脉给药,对明显尿少者,不宜立即使用肾毒性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用2:1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并疏通微循环,待血压回升后继续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用5%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注意调节好输液速度,速度过慢则休克难纠正,过快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可加用毛花甙丙以维持正常心功能,记录好出入水量。用山莨菪碱(对呼吸衰竭伴微循环障碍者可选用东莨菪碱)解除微血管痉挛,必要时可用多巴胺或问羟胺。有DIC者,用肝素抗凝治疗。

4.腹泻的护理评估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量,正确估计水分丢失量作为补液参考。供给易消化流质饮食、多饮水,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勤换尿布,便后及时清洗,防臀红发生。及时采集大便标本送检,常规检查标本应取脓血部分,细菌培养标本应取黏液微带血部分(应在使用抗生素前,不可与尿混合),必要时用取便器或肛门拭子采取标本。

5.隔离消毒措施采取肠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2次粪培养阴性止。尤其要加强患儿粪便、便器及尿布的消毒处理。向家属解释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具体指导消毒方法,使其自觉遵守,配合好医院的各项隔离消毒制度。

6.心理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护理患者时冷静、耐心。主动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病情,消除心理紧张和顾虑,使之配合治疗并得到充分休息。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

7.健康教育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卫生教育,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高保健意识。

8.护理评价评价患儿体温、血压是否在预期时间内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神志何时转清醒;患儿何时腹泻停止;家属及患儿能否明白隔离消毒的重要性,并能说出饮食卫生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做法。家长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