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 2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鲍清禹宋文清

威海市立医院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06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53)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53)则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5.67%,护理满意度是96.23%;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20.75%,护理满意度是75.47%;2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其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管理

本研究为明确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106例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联合风险管理,现报道2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106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为医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均自愿且知情,已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将上述病例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53例。其中,研究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39.61±4.76)岁;原发病:慢性肾衰竭25例,糖尿病肾病21例,高血压肾病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39.62±4.75)岁;原发病:慢性肾衰竭24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原发病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即遵医嘱行起居护理、用药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计算体重变化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风险管理,其管理内容包括:(1)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循证医学方式,总结血液透析期间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并分析其原因,健全告知、签字制度,并制定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强化对护理风险的监控,保证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落实;(2)强化护理培训。增强对于医疗工作人员护理风险的教育、培训,提升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培训,减少其因操作技能原因所导致风险事件,提升其一次性动静脉穿刺成功率,避免其因多次穿刺而出现内瘘血肿、鼻塞等,操作期间需严格遵循无菌消毒原则。(3)完善应急预案。依据科室实际情况,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形,制定出科学应急预案,防止其发生异常,如严重不良反应、透析机发生故障等;(4)透析过程管理。①患者内瘘穿刺位置应以胶布固定,对静脉穿管位置予以换药固定,避免其穿刺部位感染或穿刺针脱落;②血液透析期间应加强巡视,观察其穿刺、插管部位是否出现导管移位、渗血等不良现象;③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其发生头晕、抽搐、耳鸣、心悸等症状,则立即汇报医师予以对症处理;④使用生理盐水预冲透析器和管路,保证透析器闭路循环的时间充足,避免热原反应发生;⑤规范输血、配血流程,落实操作制度、流程,妥善保存患者血液标本。

1.3观察指标

(1)统计2组风险事件发生率;

(2)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按照特别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标准,就患者对护理内容、服务态度、操作技能以及护理质量四个项目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分别评为3分、2分、1分和0分,总评分为8~12分是满意,不足8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以c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计量资料对比则接受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5.67%,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1),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53例患者中,特别满意51例,不满意2例,其护理满意度是96.23%;对照组53例患者中,特别满意40例,不满意13例,其护理满意度是75.47%;其对比有统计学差异(c2=7.81,P=0.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指的是借助半透明膜的作用原理,将患者体内代谢产物、多余水、有毒物质和电解质排除,从而实现净化血液的目的[1]。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代谢疗法,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衰竭、中毒等疾病临床治疗中,大部分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病情危重且全身状况比较差,随时可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意外事件等[2],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同时,血液透析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专科性强,其临床护理风险系数也比较高[3]。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需辅以风险管理,以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个人护理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忽略了护理流程、护理制度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以此,常规护理模式仅能用于风险发生后的处理,在预防风险方面存在缺陷。风险管理,即在完善血液透析操作、管理规章制度基础上,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不但可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还能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风险事件[4]。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较对照组高,充分证明了风险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突出功效。

参考文献:

[1]刘明利.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19-121.

[2]刘桂菊.质量风险控制流程在减少血液透析常见护理失误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5,23(6):526-528.

[3]王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8-10.

[4]陈小玉,王亚梅.血液透析室中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的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5,5(26).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