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化教学

金七娇

随着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大胆猜想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疑最容易引起思维,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进行指导,笔者总结为三点: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能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难点问题让学生讨论解答,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有争议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之间的辩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驰骋想象、大胆主动的提问,整个课堂气氛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异常高涨,从而促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把他们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要学,从而使学生们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教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增进感情交流,建立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二)积极发现学生优点,给学生创设一个表现的机会

众所周知,一个适当的机遇,可以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学生们在学习上也不例外,适当的机遇,可使他踏上成功之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学校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学生,而他的叔叔却发现了他的数学天才,经过悉心培养而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还有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一次玩耍的过程中,发现树上的苹果落下掉在地上受到启发,从而获得伟大的成功。可见,突破口在一个小学生身上,往往是隐性的,需要教师的细心发掘,这种突破口一般是一个人的特长、优势、潜能所在,可能是生长点或发展点。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小学生的闪光点、生长点、发展点主要是在课堂互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成功。

“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除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外,还想充分表现自己。因为,他经过自己的尝试练习和操作,已初步了解新知识,但还没有完全掌握、理解,他还需要参与讨论,表现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到自己的结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有话说,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做主,自觉参与,主动学习,积极创造,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大胆主动的提问、交往、合作,还要加大学生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的尝试、创造。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统得过死,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来说,印象最深、理解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另外可以加大思考空间,鼓励尝试创造。在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提供了思考问题时的每个台阶,学生只是跟着老师被动的前进,那就谈不上发展;如果教师把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尽量扫除,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获得知识,那么创造空间必然缩小。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知识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先导后放,有时则先发后导,给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问题的空间,主动完成知识的迁移、结合的过程。

(四)适当地给学生的行为以及时评价

采取鼓励性的及时评价,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创造的火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教师的经验说明,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

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所提出的学习任务所达到的程度,理解所学概念和掌握解某类题的机能的检查结果所做的自我评价的依据,也就是每节课的学习标准。

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指导学生相互之间对他们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率进行评价,这样可使学生掌握评价方法和提高评价能力,也可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独立评价,一是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对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论进行评价。通过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思维性强,有些比较抽象,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