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治疗中心理疗法治疗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儿童糖尿病治疗中心理疗法治疗的价值分析

岳国晶

岳国晶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711)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在儿童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儿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辅助治疗,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病概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概率为27.27%,对照组概率52.5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心理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28-02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能量代谢疾病,主要是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胰岛素功能障碍或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持代谢紊乱综合征[1]。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临床上表现为多饮、多食、消瘦、乏力等,少数病儿可以脱水、昏迷、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疾病,代谢病患者会出现较多的心理障碍,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也非常多,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忧郁、情绪不稳、癔症等,因此治疗中需进行心理调整,正确的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院就诊的糖尿病患儿22例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13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7.3岁。病史4个月~2年,全部患者诊断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I型21例,II型1例。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合理饮食、胰岛素治疗、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几种主要的心理治疗如下:

1.2.1认知教育疗法医生应成为患儿的朋友、老师、顾问。医生首先应同患儿有充分的交往,和他们成为朋友,在此基础上进行疏导,说明糖尿病虽无特效疗法,但是只要严格控制饮食、按时服药,讲究卫生预防感染,病情就会得到控制,从而增强患儿信心。

1.2.2奖励惩罚法患儿病情容易波动,部分原因是患儿不能严格按医嘱坚持饮食疗法,因此有必要采取行为疗法,和患儿共同制定行为协议,根据患儿执行程度给予奖励和惩罚。

1.2.3生物反馈法和运动疗法采用三线放松法方士肌肉,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耐糖能力有所改善。运动能增强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1.3糖尿病的控制标准

患者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情况基本恢复正常,尿糖(-),血糖空腹在3.9~6.1mmol/L,餐后在4.8~7.8mmol/L;尿检无酮体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胰岛测定,其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无并发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等病变。

2.结果

3.讨论

儿童糖尿病常规饮食治疗根据年龄和饮食习惯制定每日总热能和食物成分,维持正常血糖和体重。食物应富含蛋白质、高纤维素,限制糖及饱和脂肪酸。每日所需热能为l000+年龄×(334.94~1681.8kJ)[(80~100)kal],其中糖占50%,蛋白质占20%,脂肪占30%。严密监测血糖、尿糖指数,做到定时足量注射胰岛素。全日热能分为三餐,分别占1/5、2/5、2/5,并由每餐中留部分食物作为餐间点心,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食物恒定,减少血糖波动[2]。注意记录出入量。

胰岛素治疗应考虑患儿年龄、病情与病史的长短等,应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一般先给RI,开始每日0.5U/kg,分3次于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以后按餐前尿糖程度和前1d使用的效应酌情增减。

待病情稳定胰岛素需要减量时,可改变为NPH与RI混合,其中3/4NPH,1/4RI,于早餐前30min注射,维持量一般为每日0.5U/kg。儿童较少单用PZI,因有在夜间熟睡突发低血糖的危险,但病程长而病情不易控制时可酌情加用。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制定输液计划,等渗脱水输液后可使患儿尿量增多,也增加尿糖排出,利于降低血糖。补液过程中,见尿补钾;根据血生化结果补充磷、碳酸氢钠等。胰岛素治疗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控制感染,酮症酸中毒时常并发感染,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3]。

【参考文献】

[1]永井良三.糖尿病学の進歩と現状[J].診断と治療,2011,99(1):177-178.

[2]徐辉,李果.生活方式指导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0):116-117.

[3]河盛隆造.alpha-グルコシダーゼ阻害薬ボグリボースによる耐糖能異常からの2型糖尿病の発症予防,ならびに正常型への復帰[J].最新医学,2011,66(1TN)799: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