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急救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心肌梗塞急救后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普英

普英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云南红河6523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肌梗塞患者急救后临床护理的要点。方法:选取2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救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并观察经过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卧床时间为(15.34±2.47)d,住院时间为(22.72±3.13)d,抢救成功例数为27例,抢救成功率为96.43%。结论:对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保证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塞;临床护理;急救后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160-02

心肌梗塞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治疗心肌梗塞患者的过程中要尽量选取诊断迅速、创伤小、疗效快的治疗方案,但是急救后,心肌梗塞患者更需要有效的护理才能保证患者彻底脱离危险[1]。因此,为了给心肌梗塞患者获取更好的护理对策和护理途径,本文对心肌梗塞急救后的护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救后护理28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在37~77岁,平均年龄(56.18±1.34)岁。

1.2方法

1.2.1一般护理:将患者安置于危重监护病房,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持情绪稳定,进食、洗、漱、大小便均给予协助;第2周可在床上做四肢活动,日常活动均在床上进行;第3周可在护士帮助下开始室内活动,应尽量少探视,以避免不良刺激。卧床期间要做好患者肢体的活动锻炼和皮肤护理,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等并发症。

1.2.2急性期监护: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导致心室纤维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各种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确保急救物品、药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1.2.3疼痛护理:心梗患者多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疼痛剧烈、伴有濒死感,患者常常有恐惧感,家属也十分紧张,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疼痛剧烈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1.2.4吸氧护理: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急性心梗时动脉血氧下降,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所以及时通畅有效吸氧非常重要。吸氧速度和流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疼痛缓解后以后可调为1~2L/min。

1.2.5输液护理:严格遵医嘱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滴速不超过30滴/min,过量及过速输液可致心脏负荷过重,导致肺水肿、加重患者的病情。

1.2.6溶栓治疗的护理:溶栓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抗凝过度引起的出血情况: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斑及患者大小便颜色及呕吐物,特别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异常变化,以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定期检测凝血常规[2]。

1.2.7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突然,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要为患者建立一个安静、整洁、舒心的治疗护理环境,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同时,要鼓励患者调整心态,坚定战胜疾病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1.2.8饮食护理:起病后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产气少、含适量维生素和纤维素,一定要避免过饱,以减轻胃扩张。随后逐渐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质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1.2.9预防便秘:卧床期间由于活动少、进食少、不习惯床上排便等原因,患者容易发生便秘。可每天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2~3次,每次3~5分钟;无糖尿病的患者可每天清晨给予蜂蜜水20ml加温开水同饮,以促进排便;一旦出现排便困难,应及时处理,遵医嘱服用缓泻剂、给予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指导患者切勿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28例心肌梗塞患者急救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

2.结果

所有心肌梗塞患者急救后经过护理,卧床时间为(15.34±2.47)d,住院时间为(22.72±3.13)d,抢救成功例数为27例,抢救成功率为96.43%,经过精心护理,患者的卧床时间比预计卧床时间明显减少,而且住院时间也显著减少,抢救成功率提高。

3.讨论

心肌梗塞疾病的特点是起病突然,急性期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急救后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保证了患者能够在急救后得到全面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实行全面对症护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工作,大幅度提高护理质量,这在对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3]。

目前,对心肌梗塞护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主要包括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增强遵医行为等,促进护理质量提高,这样就能使患者卧床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不良反应,减轻患者负担,缩短住院时间[4]。患者在急救后往往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根据这些并发症做出相应的对策,如体位护理、便秘护理、心理指导等工作。急救后患者身体得到好转,病情逐渐恢复,此时健康指导工作不能停止,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极不稳定,要嘱咐患者经常进行适量的运动,合理搭配饮食等,平时生活中尽量不要做增加心脏负荷的活动。

本次研究中,28例心肌梗塞患者急救后经过护理,效果显著,其卧床时间为(15.34±2.47)d,住院时间为(22.72±3.13)d,与正常预计时间相比,明显减少,而且护理后急救成功率为96.43%。

总而言之,对心肌梗塞急救后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临床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护理,保证了护理效果,对加速心肌梗塞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虹.急性心肌梗死45例急救与护理[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2):91-92.

[2]姬广丽.53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9):209-210.

[3]崔天丽.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5):605-606.

[4]任丽,彭丽鲜,张春燕等.建立三人小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程序化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