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党员干部法制思维能力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关于提高党员干部法制思维能力的思考

孙忠良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工程事业部河北唐山063200

摘要:依法治企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合规经营是国企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企业越发展,越需要依赖法治保障;企业越壮大,也越需要守法合规。必须切实转变过去的许多惯性思维方式和惯性工作模式,适应依法合规的新常态。如何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这是新时期下对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依法治企、依法决策、从严管理、规范经营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党政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思考

前言

党员干部处在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主战场,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如果仅仅了解法律的皮毛是不够的,必须把法律知识学精学深。对党员干部来说,要加强对宪法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既要学习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又要学习相应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既要学习实体法,又要学习程序法,切实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对各级党组织来说,要不断完善党员干部学法的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和学习研讨总体安排中,积极组织有特色的法治教育活动,提升学习效果,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为什么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1.1以人治企的人治意识依然存在。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人治”传统,“人治”思维是封建社会官僚制度和特权思想的遗留。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他们把自己视为企业的家长、视为企业老板,家长意识、特权思想严重,这种现象不改变,依法治国、依法治企就难以真正落实。

1.2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关键在于一部分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为了获得个人利益,什么事情都敢去做,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事情总是从利己观点出发,领导说了算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考虑符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考虑是不是符合企业经济运行管理规章制度,缺乏对法律的敬畏。

1.3以权代法问题影响极坏。

从众多的贪污腐败案件中不难看出,这些贪官认为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他说了就算,将国家企业视为子自己的摇钱树,无视法律程序、经济运行程序,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要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必须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使领导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依法行使权力,实现依法治企,良性发展。

2要必须正确认识权力与法治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只有正确认识权力与法治关系,才能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因此,必须要做到三个明白。

2.1必须明白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权大,还是法大。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有着勿容置疑的正确答案。一些领导干部在“法治”与“人治”的问题上缺乏正确的立场,习惯于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对法治缺乏敬畏,逾越了法律这一基本底线,妄想自己是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殊人,没有清醒正确地认识“权”与“法”的关系。必须要清醒地明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的官有多大,职务有多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都要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都必须依照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把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

2.2必须明白权力是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权力不仅要让在阳光下运行,还要让权力运行有一个规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明白只有做到依法用权,严格遵守党纪国法,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遵守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才能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不出格,坚决遵循法治原则、坚守法律底线。

2.3必须明白滥用权力必将受到严惩

从这些年查处的重大腐败案件表明,不论一个人的权力有多大、职务有多高,只要滥用权力、践踏法纪,迟早都是要受到党纪国法严惩的。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明白谁越过了雷池,谁就要受到惩罚,可以说这是规律。必须要从内心深处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规范权力运行程序,防止权力滥用,真正做到依法行权、依法治企,依法办事。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几点想法

3.1加强法治学习,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把对法规制度的学习作为干部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中心组学习、支部大会、党课等形式,要深入学习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纪政纪条例。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教育,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观念、法大于权的观念,要时刻绷紧依法治企的底线,做决策要牢记法律法规,不逾越法律红线,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自觉接受法律规范的约束,以法律法规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3.2加强制度建设,营造遵章守纪环境

依法治企要突出制度管控重点,着力构建内容实在、程序严密、配套完善、管理有效的制度体系。从规范重大事项决策、提高管理运行效率、加强考核分配管理、严格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等方面入手,强化了对人、财、物、权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要高度重视制度流程体系的科学性,进一步开展好现有流程、制度体系的梳理和立、改、废工作,确保制度建设与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工作同频同步,为改革创新工作成果、成效的巩固提升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3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强化“三重一大”的落实

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关于所属企业党委进一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作用。集团公司和油田专门制定的《贯彻落实“三重一大”规定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特别是涉及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的“三重一大”问题,严格遵守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努力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为企业发展肩负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3.4强化监督惩治,增强依法治企制度效果

加强监督问责是保证依法治企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党务、政务公开监督和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体系,提高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度、群众参与度,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制度的生命力和权威均在于落实,没有责任追究制度,制度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对法治意识不强、不按规定办事的要及时提醒,对于违法的人和事及时追究并坚决纠正,在制度执行上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结语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注重法治思维的养成和法治环境的培育,彻底铲除“人治”思想、特权思想等,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守法治定力,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志坚,万高隆.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J].求是,2012.8.

[2]齐心.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方式能力探析[J].沈阳干部学刊,2013.15(6).

[3]王福友.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J].学术交流,2013(9).

[4]陈金钊.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诠释[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