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应用溶栓前肝素治疗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应用溶栓前肝素治疗的观察

张晓敏

张晓敏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437200

【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应用溶栓前肝素治疗的观察。方法:选择在我科室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92例病人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2017.5-2019.3。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溶栓前采用肝素治疗方式。比照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使用肝素治疗,可有效的提升血管再通率,效果优异,值得应用。

【关键词】肝素;溶栓;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高发疾病,此疾病具备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的特点[1]。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以治疗为主,常用治疗方式为溶栓治疗。但是我科室为了提升溶栓效果以及血管再通率,在溶栓开始前采用了肝素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2]。

1资料以及方法

1.1资料

选择在我科室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92例病人进行调查,选取时间为2017.5-2019.3。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有22例男性病人,女性为24例,年龄在44-77岁之间,平均60.5岁。实验组中有21例男性病人,女性为25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60.5岁。两组之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此次调查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一直认同。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为溶栓治疗。

实验组在溶栓前采用肝素治疗方式,取剂量为5000u的肝素在治疗前给予病人,同时给予病人剂量为22000u/kg的尿激酶,溶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病人,在30分钟内滴注完成。

1.3观察指标

观察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血管再通标准对病人进行评价,在开始输注溶栓剂的2小时内或者是任何30min期间前后内对比抬高ST段回降大于等于50;分析CK峰值或CK-MB峰值提前到距发病后14小时以内。特别注意的是,所有治疗病人需要同时的具备以上二者为再通。

1.4统计学方式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将需要对比的资料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进行查询,但P值低于0.05的时候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对照组46例病人中,有23例为血管再通,构成比为50%;实验组46例病人中,有41例为血管再通,构成比为89.13%,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治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的特点[3]。根据有关资料证实,在发病以后的6个小时以内的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会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抗凝血酶-3的活性会有明显的下降趋势[4]。通过溶栓治疗,纤维蛋白原会被迅速的耗竭,在溶栓后会出现明显的反弹,故而病人在溶栓之后的7天会高于溶栓前的水平。由此,可见溶栓可以加速纤溶,同时也会激活凝血系统,可见早期抗凝是十分重要的[5]。在溶栓治疗时保护左心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限制或降低左室重构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是尤为重要的内容。肝素在溶栓后的冠脉再通以及防止冠脉再闭塞的效果明显,但是对于溶栓前使用肝素的报告比较少。通过笔者的对比调查发现,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和实验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P<0.05,可见,溶栓前使用肝素治疗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使用肝素治疗,可有效的提升血管再通率,效果优异,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穆晓光,朱永彪,陈心涛,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0):3002-3004.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18.20.023.

[2]陶临伟.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探讨[J].保健文汇,2018,(6):225.DOI:10.3969/j.issn.1671-5217.2018.06.222.

[3]张拥军,林奋强,卫玉光.低分子肝素早期使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29(12):1639-1641.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8.12.004.

[4]游三丽,王照.替格瑞洛联合比伐卢定对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4):706-709.DOI:10.3969/j.issn.1671-7171.2018.04.027.

[5]孙淑娴,马威,张宇,等.比伐卢定对老年溶栓失败挽救性PCI患者急性期心肌灌注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3):291-296.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18.0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