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经络症的证治与预防

/ 1

中风——中经络症的证治与预防

李树茂(五常市人民医院黑龙江五常150200)

中风是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甚至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呙僻不遂为主症的病证。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优思恼怒、嗜食醉酒厚味、气候突变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成。凡外感风寒湿热,直接或间接(如外感引起感冒,白喉等再诱发)损伤脑脉,症见口眼歪斜,面颊顽痹,肌肤麻木等症状者,称为中风——中经络症,简称中络症。

1症候特征

1.1口眼症口眼歪斜,口角下垂,人中变浅,蹙眉闭眼时眼球自动转向,不能闭目,不能平视(黑睛不平),泪常自流不止,目糊眩晕。言语謇涩,唇面肌痹,口角流涎,无力露齿,撮口较难,含水自漏,额角无力起皱,不能皱眉,面部歪斜不对称。

1.2全身症手足无力,肌肤麻木,肢体拘急,头痛烦躁,身体重着,听力减退。

1.3脉舌脉浮滑或浮紧,或弦滑数。舌质淡,或红,苔白或腻

2诊断

2.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容或不语,口角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2.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舌强语容,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晕目眩,舌黯淡苔白腻,脉弦滑。

2.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2.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手足肿胀,舌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2.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挛急或蠕动,舌红或黯淡,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弦数。

3辩证治疗

3.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肝肾阴亏,不能制约肝阳,肝阳暴亢,或肝经实热,火生风动上扰神明所致。治法以平肝潜阳,化痰通络宜,本证的主要病机是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以实证为主,治疗当以祛邪为要。

3.2风痰阻络口眼征全俱或见部分,手足麻木,肌肤不仁,身体重滞,倦怠嗜睡,畏寒肢冷。脉沉滑或濡弱,舌淡,苔白滑。风挟湿痰阻滞经络,高巅失濡,脑气多损,故症见口眼征群。手足麻木,肌肤不仁等均为湿痰阻络之象。倦怠嗜睡等为湿痰内盛的缘故。脉舌征亦因风痰闭阻所引起。治法宜息风化痰、活血通络,脉络空虚之入,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3.3气虚血瘀本证正气已虚,血瘀尚存,为虚实夹杂证,故治疗应以正邪兼顾,治宜益气活血,扶正祛邪。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痿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语言謇涩,头晕头痛,舌淡嫩,脉弱而涩。

4预防

积极预防中风诸病极为重要。生活要有规律,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顺应天时和气候的变化,适应地理环境等变迁。要外避风寒,内守精神,劳逸适度,不可偏废。中风病人的饮食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常食绿豆粥以及米醋,醋泡花生米等有助于中风康复。应戒烟、酒、限制荤油、肥肉、高胆固醇和含糖食物过多的摄入。五味不宜偏极,不宜过咸或过辣。已“中风”后,应以治疗为主,并配合气功、按摩等法,提高疗效,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