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2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郎启禄

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柱中学初中部郎启禄

摘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邓小平语)。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前沿的一线教师,就毫无疑义的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领先时尚的首推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这种技术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多媒体运用

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那么,我们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前沿的一线教师,就毫无疑义的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领先时尚的首推多媒体技术。这种教育技术手段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媒质,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所产生的效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谓历史,是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过去的一切就叫历史。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并且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史实。这些历史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跟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因此,初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些学习内容。人们常说:兴趣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正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让历史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媒质,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学习。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课。有关开国大典的举行,在作者奇妙的笔下,活灵活现,生动感人,但毕竟那只是文字。于是老师把整个过程通过屏幕显示出来,那礼炮齐鸣、万众欢腾的感人场面,声情并茂,使同学们全神贯注、情绪激动,仿佛身临其境,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点燃了思维的火花,达到了思想的共鸣。当老师适时地提问时,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他们都群情振奋,高高地举起了手,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已经对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学起课本的知识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增加了难度,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特别是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地理位置),教师也难以用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能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可以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

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我播放了记录片《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亲日的何应钦兵围西安,派飞机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大革命时屠杀大量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五个电影片断,经过看书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伟大决策有充分了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因素,多使用历史图片,录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教材,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这不仅强化了思想品德教育,并且教育形式也不会流于形式和不为学生所接受.

如讲授“宁为战时鬼,不做亡国奴”时,我首先登录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网站,同学们在浏览了网站上的知识后,感触很多,纷纷发表意见,对侵略者的行为表示愤恨,对遇难同胞表示哀悼。同时询问老师如何申请邮箱,如何向遇难同胞献花……这样,一堂本来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辩论的气氛活跃的课。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深刻了,爱国热情也上升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有三大任务:基础的历史知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和思想政治教育。而其中开发和培养智能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智力结构中,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方法和核心。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也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的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如讲"埃及金字塔"时,先播放有关介绍金字塔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外观宏伟、庄严;内部结构复杂,装饰精致;工程坚固耐久。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金字塔象征着什么?在地处沙漠地区、没有任何现代机械设备的前提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它的建造体现什么?这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日常所得到的相关知识,提出许多有趣的方案。教师在最后做小结,并且提出学术界的看法以供学生参考学习,同时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等相关的科学,拓阔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特定的场景下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平,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又使思想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应对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只有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应对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