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关于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的探讨

陈添铭

肇庆市广宁县冠成混凝土有限公司526300

摘要: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在当今社会建设中无处不在,其生产和施工质量直接关乎工程的质量。如何以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方法进行管控显得尤为重要,严格把控材料关、严格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才能确保生产的混凝土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用最简单的工艺生产出来的最为复杂的复合材料,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混凝土量约为60亿立方米(中国约占一半以上),是人类社会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制作工艺简单(混合、搅拌、成型),比其它结构材料(如钢材、木材)更具耐久性。混凝土在未凝结硬化之前,称为混凝土拌和物,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以便于施工,从而获得良好的施工质量。

1.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1.1水泥质量控制

水泥在使用前,除应持有生产厂家的合格证外,施工现场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存放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水泥还要进行复验,切勿先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以降低水化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防止锈蚀,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硫化物的水泥。

1.2拌和混凝土用水

拌和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预拌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1.3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块和有机质的含量。砂进场后应做筛分试验、含泥量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2.4—2.6之间的中砂,泵送混凝土用砂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小于5%。石子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应做压碎值验、筛分试验、针片状含量试验、含泥量试验。储料场对不同规格、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石子应分别堆放,并有明显的标示。

1.4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1.5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并确保计量准确的前提下,方可使用。

1.6砂率

砂率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和密实性的参数。当现场砂子细度模数变大时,砂子对粗骨料的拨开程度增大,也就是说粗骨料之间的空隙增大,需要增大砂率,如不增大砂率,砂浆可能会填不满骨料空隙而影响密实性;当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小,比表面积增大,如不减小砂率则使得水和胶凝材料用量不足而影响混凝土性能。一般在理论配合比的砂子细度模数和最佳砂率基础上,砂子细度模数土0.2,砂率±1。

2.生产设备控制

混凝土生产过程需要用到的必要的生产设备,比如,搅拌机,这是混凝土生产必不可少的设备,一旦搅拌机出现故障,必然会阻碍混凝土的正常生产。因此,对混凝土生产设备要定期做好维护和保养。(1)对搅拌机的操作要按照规定进行,避免人为原因造成设备的损坏,对于设备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使用过程中要谨慎操作;(2)混凝土搅拌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原料进入设备零件中,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搅拌机做定期的清洁,防止搅拌机中零件因为掺杂异物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3)当发现搅拌机运行过程中有异样时,要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即便是微小的问题也要进行严格检查,并及时维修,防止引起更大的故障;(4)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需要根据要求进行合适的配比设定,也就是说生产的同一批混凝土的配比是固定的,但是一旦设备进行维修后,之前设置的配比就会改变,所以,在设备维修好之后要重新对配比进行设置,防止因为配比错误导致生产的混凝土质量不达标。

3.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措施

从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关键点着手,以点带面,全方位把好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关。(1)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是通过质检机构检测数据来分析判断。因此,必须在工程开工前上报检测机构资质、质量控制保证措施、检测设备配置、仪器设备计量检定、人员资质等资料至监理、业主审核,并向相关地方质检局备案。(2)混凝土生产称量系统的检查。拌和站的称量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标定,称量精度直接反映混凝土生产施工配合比的真实性,其称量精度必须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否则生产出的混凝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造成质量事故。每班按

规范要求的检查频率抽查拌和站的称量误差,如存在称量问题,必须停止生产,查明原因,重新校秤,称量系统无误后才能继续生产混凝土。(3)混凝土生产过程的动态控制。(a)混凝土生产前,检查料仓是否混料,并检测细集料的含水率、细度模数,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拌和用水量、砂率是否调整;(b)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时间,不允许小于最短拌和时间的情况出现,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性能;(c)拌和过程中检查混凝土拌和物是否搅拌均匀、颜色是否一致。

(4)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的质量检查。混凝土生产质量所控制的一系列措施,最终是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要求每班质控人员按规范要求的抽检频率对混凝土拌和物出机口性能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指导混凝土生产。对出机口性能检测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作废料处理,不得入仓。(5)设备运行情况检查。每班必须有相关人员对拌和站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并做好工作记录,按规定时间停工检修,不允许带病运行。(6)信息反馈工作。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发生影响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各种隐患,一方面采取应急措施,一方面及时以口头、书面等形式通知各相关部门,以免影响现场混凝土施工。(7)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结束语: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材料关、严格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方能确保生产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混凝土用于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刘冠国.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江苏交通科技,2011(2):22-24.

[2]王峰,陈锦胜.水利工程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J].科学与财富,20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