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直接盖髓术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36例直接盖髓术的疗效观察

邢磊

邢磊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雄鹰口腔门诊部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盖髓术的临床操作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直接盖髓术治疗的牙髓外露患者36例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行直接盖髓术患者经治疗成功34例,失败2例,成功率94%。结论:用药物覆盖于健康牙髓新鲜暴露处,促使硬组织愈合,防止牙髓感染并保持其活力和机能。

【关键词】直接盖髓术;牙髓外露

【中图分类号】R78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54-02

保存全部活髓的治疗,根据牙髓暴露与否而分为直接盖髓术和间接盖髓术两种方法。牙髓组织具有一定的防御、修复能力,保留生活的牙髓极其重要。但牙髓处于特定的环境,对诊断病情和治疗带来不利[1]。然而只要掌握好适应证,选用盖髓剂和正确的操作,争取更多的生活牙髓不仅是符合生物学的原则,也是可能实现的。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直接盖髓术治疗的牙髓外露患者36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6例牙髓外露患者,其中男22例,女性14例。露髓直径小于0.5mm,其中深龋露髓10例,无自发痛史。X片显示:根尖孔未闭合为喇叭口状,牙根无折断,牙周膜无异常。

1.2方法

发现穿髓孔后立即严密隔湿,避免重复探诊穿髓孔,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橡皮障隔离患牙。用生理盐水或次氯酸钠冲洗清洁窝洞,消毒干棉球擦干。露髓孔及周围1~2mm的牙本质上放置盖髓剂,上方用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或玻璃离子水门汀暂封窝洞。2周后,如患牙无自觉不适症状,牙髓活力正常,可按常规垫底充填。

2.结果

36例行直接盖髓术患者经治疗成功34例,失败2例,成功率94%。

3.讨论

直接盖髓术是用药物覆盖牙髓暴露面,保护牙髓活力,以消除牙髓的炎症,促进牙根发育形成和修复的方法。牙髓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发生分化,产生成牙本质样细胞,使损伤的牙髓愈合。直接盖髓术是将盖髓剂覆盖在暴露的牙髓创面上以消除感染和炎症,保护牙髓组织,使其恢复健康。牙髓暴露、牙根未发育完成的患牙,进行直接盖髓术保存活髓,直至牙根发育完成,再进行常规的根管治疗术[2]。

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外伤引起的意外露髓,因盖髓治疗前牙髓无明显感染,愈合效果好,经直接盖髓后,在露髓孔处血凝块形成,其下方的牙髓组织充血,出现暂时性炎症反应,随后血凝块机化,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封闭穿髓孔,这种修复往往在术后2个月左右完成。②深龋露髓患牙经直接盖髓后,牙髓组织内残留的毒性产物可以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出现疼痛症状,或因循环障碍导致牙髓钙化或牙内吸收[3]。

牙髓暴露后,立即防湿,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冲洗,充分止血、局部消毒,穿髓点覆盖直接盖髓剂,暂时或永久充填。手术过程中避免污染,要保护穿髓点,操作须轻巧,充填时勿加压,加强无菌观点。

对牙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能促进牙本质桥的形成。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使用方便,药效稳定、持久,而且不使牙变色。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强碱性,pH为9~12,它的饱和水溶液的pH为12.4,有抑菌和杀菌能力。其最大特点是具有强碱性,能刺激牙本质桥的形成,在碱性环境中,来自血液中的磷酸酶活跃,释放出无机磷酸盐,于是磷酸钙沉淀,有利于脱矿牙本质的再矿化,但氢氧化钙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明了[4]。有学者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发现牙本质桥中的钙离子来自血钙,并非由作为盖髓剂的氢氧化钙而来。由于氢氧化钙粉末在临床使用不方便,其水糊剂无粘性,X线又不阻射等原因,很多人制成了以含氢氧化钙为主的制剂,目前商品化的制剂种类很多,如钙维他糊剂,就是常用的一种,处方如下:粉:氢氧化钙78.5%,碘仿20.0%,抑菌药物1.5%。液:丙二醇0.5%,蒸馏水99.0%,丁卡因0.5%。我们目前常用的钙维他糊剂是氢氧化钙与5%甲基纤维素调拌而成的糊剂[5]。鉴于氢氧化钙无直接消炎作用,故试行加入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结果均被氢氧化钙的强碱性所破坏而失去药效。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疼痛有缓解作用,不过单纯使用激素会导致感染扩散,因此强调激素和广谱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以牙髓组织无毒,无刺激性,联合使用有利于消除炎症和感染,改善局部的微环境,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不明显,因此适用于急性创伤的盖髓。氰基因烯酸异丁酯:为高分子材料,类似我国的外伤粘合剂(661粘胶剂、氰基丙烯酸甲酯)[6]。使用后穿髓处能立即止血,同时能促进受伤牙髓的愈合,维持牙髓的活力,并有牙本质桥的形成。根据目前的研究报道,氢氧化钙制剂仍是首选的直接盖髓剂。

年轻恒牙的直接盖髓预后较好,而成熟恒牙的牙髓组织细胞成分较少、牙髓血供较差,使成牙本质细胞修复能力减弱,直接盖髓后预后较差。机械或外伤引起的牙髓暴露直接盖髓术的预后较好,龋源性牙髓暴露预后较差[7]。牙髓暴露的范围、位置、时间:牙髓暴露范围越小,预后越好。原则上成熟恒牙牙髓暴露直径超过0.5mm,年轻恒牙超过1.0mm不宜再行直接盖髓术;如果牙髓暴露在牙颈部,直接盖髓术后形成的钙化桥可能影响牙髓冠部的血供,引起冠部牙髓的炎症和坏死,预后较差,应行活髓切断术;短时间内暴露的牙髓对于口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有一定的抵抗力,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感染引起牙髓炎的可能性加大,所以牙髓暴露时间越短,预后越好。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边缘渗漏是影响盖髓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如果修复体边缘渗漏,微量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可持续进入,牙髓炎症将可能长期存在,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也受到影响,最终可导致牙髓坏死。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3:229-230.

[2]张琛.生物活性盖髓剂发展现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6,33(3):201-203.

[3]梅秀芹,唐明娜,王一涵.化学固化型氢氧化钙直接盖髓术77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4):3881-3881.

[4]赵俊颖,史俊南,金爱琼,张磊,郑苍尚,MTA应用于牙齿直接盖髓术远期疗效临床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9):542-544.

[5]马蓉,刘菁彧,南晓梅.MTA直接盖髓术治疗年轻恒牙外伤露髓的临床效果分析[J].新疆医学.2015.45(5):661-662.

[6]王在刚.直接盖髓术在年轻恒牙意外露髓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3):188-189.

[7]龙军,龙刚.3种盖髓剂用于年轻恒牙外伤露髓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31(1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