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杜广库

关键词: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引言

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企盼和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追求的目标。党中央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目前,我国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多种利益冲突,其中大多数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而引发的。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正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防止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不断提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坚持积极疏导,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加强疏导,就是对于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要主动听取,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主动解决,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主动办理。努力做到“四个一批”,即对群众反映合情合理合法应该解决而能够解决的,当场解决一批;对一些合情但不合理或政策不允许的,耐心向他们宣传政策,讲清道理,解释疏导一批;对一些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带回来研究一批;对一些无理纠缠的上访户,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给予明确性,使之息访一批,积极营造各级领导为民排忧解难的良好氛围。在实际工作中,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善于做好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使人民群众提高政策法制观念,规范行为,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现在群众中的一些怨气,许多与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及其所做的工作有关。所以,要加大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每一项主张和具体政策,深入浅出地讲清其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做、应当怎样做。要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细心开导,把道理讲清讲透。要特别注意教育引导群众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用发展的要求来思考问题,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党和政府真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为老百姓着想的。

2坚持依法执政,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纠纷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抓好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法律制度,使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自觉坚持按法律办事、按政策办事的观念,依法维护群众利益,依法维护社会稳定。要引导群众正确对待自身利益,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又要引导群众按程序、依据政策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现存的矛盾,凡是政策法律明确规定的,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凡是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又有条件解决的,要认真予以解决;凡是群众反映的不合理要求,包括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现在不具备条件解决的,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切不可用简单化的办法处理复杂问题,更要慎用警力。

3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特别是要把决策的过程变为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和改革措施时,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决策起来必须慎之又慎;损害群众利益的决策,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超过群众承受度的决策,必须暂缓出台。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推行听证和公示制度等办法,鼓励群众参与决策,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并吸纳基层和群众的正确意见,从而既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加深群众对决策的理解,增强他们贯彻实施决策的自觉性。

4加快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证

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加快发展。当然,这个发展应该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处理好这些矛盾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这是治本之策。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他们是从一件件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中来观察、认识我们党的。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入手,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使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群众中的困难、忧愁,要尽心竭力帮助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不断推动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现实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才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根本前提。

5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经济利益问题是“本原性”问题,其他问题常常由此派生出来。实践也告诉我们,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尽管渗透于各个领域,表现为多种形式,但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利益因素所致。因此,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就在于搞好社会利益调节,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遏制并逐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注重社会公平。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是维系社会公正、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要在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后富,通过改革税制、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抓好扶贫开发、进城务工农民就业等工作,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断减少贫困和低收人群体。这是从深层次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

6坚持执政为民,提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建设。党员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亲民、爱民、利民。当前,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转变思想、工作作风结合起来,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要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事实证明,只要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搞好了,干部能深入基层,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就一定能够为处理和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2]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讲座[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4]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课题[M].求是.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