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1

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钞俊朱新枝石思李

钞俊朱新枝石思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放射科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结果:16例术后均诉术前疼痛,其中气胸2例,出血4例,胸膜反应2例,通过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16例患者并发症均消失。结论: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护理应充分掌握其临床表现,采取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并发症;活组织检查;肺肿瘤;CT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279-01

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是确诊肺结节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此方法属有创性操作,本文总结16例肺穿刺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系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行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8~72岁,均龄56岁,所有患者均系发现肺部结节性质难以确定而就诊。

1.2器材: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产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层厚5mm,间隔5mm,120Kv,200mA。活检穿刺针为Cook公司产18G、20G穿刺针,长度10cm、12cm。

1.3操作方法:依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避开肋骨、大血管、叶间裂、肺大泡及病变坏死区域,选取最佳穿刺层面,预先设计最佳穿刺点、进针路线和穿刺深度。然后在预定进针点放置金属标志再次行CT扫描,确定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准确无误后标记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麻醉穿刺,穿刺针进胸膜时嘱患者在平静呼吸下闭气后快速进针至预定深度,CT扫描确认针尖在病灶内适当位置后迅速取材。穿刺结束后,常规加压包扎,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

2结果

16例术后均诉术前疼痛,其中气胸2例,出血4例,胸膜反应2例,通过积极有效的救治与护理,16例患者并发症均消失。

3并发症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1疼痛:本组资料显示胸部疼痛,尤其是术区疼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手术不可避免的。胸部疼痛的程度与穿刺的次数与是否合并其它并发症有关。轻微的疼痛,可不做处理,护士可给予积极暗示性语言,稳定其情绪。疼痛严重者除采用心理护理外,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同时汇报给医师,协同观察,以排除其它合并症。

3.2气胸的观察与护理:气胸是经皮肺穿的主要并发症。本组出现2例,经立位胸片证实肺组织被压缩约20%,未行特殊处理,仅作严密观察同时给予吸氧,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咳嗽,有呼吸道感染者,应尽快消除诱发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对术后无气胸者,应注意观察其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变化,若突然出现胸痛及呼吸困难,则多提示气胸发生。对于已确诊气胸者,亦应严密观察,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及疼痛,则多提示气胸量增加,此时应行床边立位摄片已确定气胸量的变化,不宜让患者走动到门诊摄片,避免加重病情,气胸量大于30%,应及时行胸腔抽气术。

3.3肺出血观察与护理:肺穿导致肺出血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26%~33%[1]。本组发生4例,占25%(4/16),略低于文献报道。影响肺出血的原因有多到少依次为病灶大小、肺气肿、穿刺针型号、病灶深度、穿刺次数和病灶部位[2]。肺出血一般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少量小口咳血,大咳血少见。本组4例均为痰中带血,一般术后仅需口服止血药1~3天即可,护士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活动性出血,认真观察并记录咳血的量、次数和性质。

3.4胸膜反应:引起胸膜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对疼痛过敏感加重所致,因此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其减少紧张,放松心情,一旦出现胸膜反应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头晕、心悸、冷汗、面色苍白、脉细弱等,此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做相应的处理。

4小结

CT引导经皮肺结节穿刺活检术并发症较多,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又有相互重叠之处,护理应充分掌握其临床表现,采取干预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YankelevitzDF,VazquezM,HenschkeCISpecialTechniquesinTransthoracicNeedleBiopsyofPulmonargnodules[J].RadiolClinNorthAm,2000,38(2):267-279

[2]张建伟,许春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7,22(4):39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