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开展互动德育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开展互动德育探索

叶治林

叶治林

南雄市百顺中学广东南雄51240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进入全新的网络智能时代。微信APP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社交工具,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德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班主任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课下交流、家校互动,有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微信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世界观初步形成的特殊阶段,性格可塑性很大。一个好的引领者,对初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领导者,深刻影响着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模式下的德育教育,通常以课堂说服教育为主,属于灌输式教育,这种说教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反感。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师团队一直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从而适应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可以产生积极作用,利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1.简述传统方式下的德育教育工作

现阶段很多学校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或者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尤其对一些难管教、爱犯错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通常以批评、教育、写检查等方式进行责备式教育,没有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思想上进行引导。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初中学生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网络信息,初中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不完善,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也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缺失有一定的关系[1]。

2.通过微信开展德育教育互动的必要性

微信做为一款备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已经在中学生群体内广泛应用,并从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微信为学生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对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班主任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德育教育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通过这种背对背形式的亲切沟通,也拉近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与学生要积极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疏导,引领学生建立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微信对初中学生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微信做为一个公共社交平台,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等诸多特点[2]。可以让学生以更快的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一些正能量的文字为初中学生准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另外,一些学习信息的转载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知识来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眼界。

微信因为是聊天软件,还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例如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和同学们的互动交流不是特别多,但是通过微信这种社交平台、聊天软件可以增加和同学之间的沟通,逐渐建立自信,有利于此类学生的性格发展。

3.2消极影响

上面说过,微信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进行沟通、交流、展示自我,但是由于初中生自我规范能力较差,往往容易沉迷于其中,对微信的过份依赖,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圈大大压缩。长时间刷手机还容易导致青少年近视。在利用微信获取学习资源的同时,也会接触到一些负面信息,初中生还不完全具备甄别这些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进行细心观察;积极引导。

3.3注重引导、趋利避害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学生甄别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和渠道,让学生们通过微信获得更多适合德育发展的信息和资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微信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帮手。

4.通过微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

4.1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微信做为一款网络交流工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互动性。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微信的交流功能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学生与教师通过微信沟通的过程,学生有时间思考回复内容,不会像直接面对教师那样紧张,反而使教育工作更为高效。课下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消除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不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进行说教,要像朋友一样的相处,像家长一样的关爱,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4.2对初中学生青春期德育教育的正确引导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普遍会出现叛逆的心理和行为。教师要充分理解这是青少年的心理过渡时期,不要对学生进行强行说教。要了解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不断发展增强,担心被外界忽视,而此时也正是初中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根据社会各界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学生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对抗。班主任普遍和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容易产生代勾。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疏导,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首先,在微信平台上沟通属于背对背的方式,学生没有和教师面对面的紧张感。教师以朋友和网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逐渐放松心理防范、敞开心扉,在网络环境中对老师倾诉心里的想法和成长的困惑。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困惑。

班主任可以添加一此特殊学生为好友,对过份内向和容易犯错的学生更行重点关注,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

微信还有一项非常重要并被广泛使用的功能就是朋友圈。学生可以通过朋友圈分享文字、图片、短视频等。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朋友圈,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情绪变化。在学生分享积极向上的心情、文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加以鼓励,告诉他这样非常棒!在发现学生存在消极的情绪后,要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负面情绪找到出口。教师也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字、文章、图片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

4.3通过微信群进行德育教育

微信不仅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社交聊天软件,更是每个学生必备的聊天交流工具,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把班级所有的同学邀请到班级群里。班主任可以在群里发布一些德育教育视频、积极向上的文章或者社会新闻时事等,并对社会新闻时事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教师应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增加班级凝聚力。德育教育就是思想和品德的教育,教会学生们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并且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拓展和加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通过不断的探讨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向学生们提出热点话题,让学生们围绕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提升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还能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但具有明显德育教育意义的例子进行探讨。例如: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提问:对面红灯亮起,但是马路左右没有汽车经过,此时我们是否可以过马路?大家可以就此话题进行讨论,为什么多数时候,明明红灯亮起,还是有很多人闯红灯?其实经过讨论大家发现,好多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大家都有一种“随大流”的心理,就是多数人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没有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经过探讨学习,可以让同学明白,不“随大流”、遵守规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4.4建立家长微信群,家校合作共同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家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家长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远远要超过学生的在校时间,并且学生和家长沟通起来没有紧张感和距离感,在家长面前更为放松,家长也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的三观竖立。班主任可以另外建立一个家长微信群,便于和家长沟通,在微信群里发布需要家长配合的信息要求。如个别学生或家长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也可以在微信中单独和教师沟通,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5.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通过微信可以有效的开展和推进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注意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微信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消除微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为德育教育工作开拓出一路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慧娥.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远在路上[J].新课程导学,2017(13):96.

[2]吴知学."微信群"助力德育教育管理信息化[J].文教资料,2017(24):150-151.

[3]董若颖.微信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7(27):125-127.